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廉文月读》2019年第5期上线

来源:清风杂志社 作者:心耕 编辑:陈靖 2019-05-24 10:27:1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品读廉文经典,品味廉韵人生。《廉文月读》于2001年创办,于每月18日左右,以期刊的形式向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发送,旨在廉洁提醒,廉文共享,是永州市纪委开展的独特的廉政教育方式。这项工作一晃坚持了18年。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讯网络发达,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渠道增多,同时,为积极响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工作,我们将主动减少文件简报内刊。从今年4月起,《廉文月读》不再邮寄到单位和领导个人,转为在永州廉政网《廉文月读》专栏中刊发,于每月中旬推出廉文2篇,有需要的单位和同志,可自行下载学习。

廉文月读

[2019]第5期(总第206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部 2019年5月20日

劳动汗水浇灌胜利花开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在这个崇尚劳动、赞美劳动的节日,我们真诚地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喝彩,给实干者点赞!

奋斗成就梦想,劳动开创未来。我们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走过长夜,我们在栉风沐雨、胼手胝足中奋力崛起,我们在夙兴夜寐、焚膏继晷中不断前进!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才书写出伟大事业的不朽篇章,造就中华民族的无上荣光。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始终唱响劳动赞歌,大力弘扬奋斗精神,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重要意义所在。

无论是奋力新时代新征程,还是追求小目标小确幸,都要靠奋斗精神引领,靠辛勤劳动承托。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既是华夏大地上亘古未有的大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大幸。脱贫攻坚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解决的,归根到底要靠埋头苦干、辛勤劳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多场以脱贫为主题的座谈会,每次都强调脱贫攻坚要实打实干。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不等人。面临仍然艰巨繁重的任务,要想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打赢硬仗中的硬仗,就必须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完成这前无古人的光荣事业,不负这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

一勤天下无难事。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要答案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更加需要用汗水来浇灌,在实干中兑现。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拿出吹糠见米、滚石上山的劳动劲头,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苦干实干巧干,扎扎实实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俗话说,穷没有根,富没有苗。贫穷和富裕不是一成不变的,勤劳肯干,由穷可以变富;坐吃山空,富也同样可以变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瘠。如果丢掉了自己动手、勤劳致富的志气,政策再好、帮扶再多,也挣脱不了贫困的枷锁;如果抛弃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禀赋再优、资源再足,也只能在原地徘徊甚至倒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只要辛勤劳动、不懈奋斗,劳动的汗水终将浇灌出胜利的鲜花,幸福终将会由耕耘铸就。

勤劳致富是真正脱贫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脱贫攻坚不光是收入财产脱贫,更是志气脱贫、观念脱贫。如果还有“等、靠、要”的思想,即便是投入再多的资金、给予再多的帮助,即使暂时摘掉穷帽,以后迟早还会返贫。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引导贫困群众正确看待贫困问题,培育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念,让需要脱贫的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强大力量。(何见戴)

国有四维 礼义廉耻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出自《管子·牧民》,原话是“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一曰义,一曰廉,一曰耻”。《牧民》是《管子》一书的首篇,维即总纲,四维即四种纲纪,“守国之度,在饰四维。”由此可见管子对四维的重视程度。管子认为,四维能够引领规范民众的行为,它是国家的四根精神支柱,支柱立则国家兴,支柱废则国家亡。这一思想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的治国理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在维护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规范社会秩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指出“克己复礼”,认为礼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礼记》中有这样几段话:“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意为,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鸟兽,是因为懂得礼义。《荀子·修身》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先贤对于礼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强调到了极点。我们不能说礼是万能的,但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没有礼是万万不能的。礼,对于个人而言,是规定品德修养、行为举止的具体要求;对于社会而言,是规范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具体约束。“克己复礼”,就是要人们克制自己的私欲,用公认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回到礼义的规范中来。

作为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礼有制度规范,侧重于外在的约束,而义、廉、耻则是三种自律性的道德,侧重于内在自觉意识的培养,以期达于完美的人格。

在古人看来,“义”,不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而且是一种理想人格。“义者,宜也”,意指公正的、合理的、应该做的。《论语》中多次将义与君子联系起来,如“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义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在古人眼中,义是规范人们言行的尺度。“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公义不计私利,讲大义不计小利,方能称之为义,否则称之为不义。按义的标准待人处事,谓之讲义气,或称义士,否则就叫不义气,称作不义之徒。

在中国古代,廉是指对待财物的一种正确态度。古人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古人从不同的侧面来论述廉的价值和贪的危害。管子认为,廉就是不包庇坏人,不心藏私欲,即“廉不蔽恶”。白居易“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他做了三年刺史,离位时所带仅天竺山两片石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体现了经世济民的人生理想。他一生心忧天下,开一代廉风,死后入殓时连一件新衣服都找不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是美德,廉是家风;廉是清风,廉是正气;廉是天理,廉是人心。

至于“耻”字,古人更是多有表述且晓畅明了。在《论语》中,“耻”总是被反复提及。比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在孔子看来,知耻是如此重要,不知耻则不知为人。正如孟子所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知耻不仅关系到个人品德高下,而且关系到国家兴衰和社会安宁。一个缺乏耻感的社会必然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一个人无论运用多么卑劣的手段,只要获取了世俗利益,就会得到众人的承认甚至追捧——这多么可怕!

礼义廉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塑造着中国国民品格,是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追求,承载着人们的精神信仰,为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所推崇。康熙皇帝亲作《四维解》,认为“言礼义而并言廉耻,可以警动天下而兴起其为善去恶之心”。孙中山先生主张要以礼义廉耻教化国民,并亲自设计和推广中山装,解释中山装的四个口袋分别代表礼义廉耻,提倡人们要依照四维随时检点自己。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先贤圣哲提出和推崇四维,其实也是在推崇以德治国,它同构建严格规范的法律体系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须臾不可离开和偏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意高远,内涵深邃,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礼义廉耻的精神内涵。今天我们讲礼,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心有敬畏,行不逾矩;讲义,就是要讲民族大义、国家大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见义勇为,非义不取;讲廉,就是要奉公守法、公私分明,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讲耻,就是要知荣辱、明是非,积极求荣免辱,维护做人的尊严。(心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