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期,“安徽某县扶贫干部因洗澡错过接电话被问责”“西部某县驻村干部因扶贫手册有两处标点符号错误被问责”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问责尺度的热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失责就该问责毫无争议,但如何精准问责,既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引起更多党员干部的高度警醒?又让被问责者心服口服、知错改错,激发其戴罪立功、干事创业的动力,更不让党员干部特别是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干部带着思想包袱干事?近日,笔者采访了一些扶贫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听听他们怎么说?
扶贫干部:
吉首市某单位扶贫干部赵某: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一是更要关爱关心扶贫干部。扶贫干部通常是“白加黑”“5+2”的没日没夜工作,吃住在村里,家庭也照顾不上。二是更要注重扶贫工作实效。应减少各级会议数量、填报表格等形式上的工作,更加看重扶贫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更加注重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扶贫干部不实的举报,要及时澄清;对敢闯敢干的扶贫干部,要容错纠错。
泸溪县某村第一支书邓某:给予扶贫干部更多的鼓励
一是问责要精准。对犯了错的干部问责毫无争议,但是对不实举报,必须还其清白。二是曝光要有范围。比如仅仅是谈话提醒的,就不适合大范围的通报。三是不能仅仅问责,还要给予扶贫干部更多的鼓励,特别是对年轻的扶贫干部,要让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去干扶贫工作。
泸溪县某镇扶贫干部李某:问责要客观公正
问责时要了解扶贫干部在整个扶贫工作过程中干了什么,怎么干的,效果如何,不能因瑕掩瑜,更不能因客观因素或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后果让扶贫干部全盘买单。
保靖县某单位驻村工作人员向某:触犯红线必须严肃问责
希望在执纪问责中,不是听风就是雨,用事实说话。如果真的触碰红线以及在扶贫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该问责就必须问责,并且要严肃问责。
永顺县某镇扶贫干部姚某:用问责推动工作不是唯一的选择
要落实好澄清机制,尊重保护干部权利,及时消除信访、举报、负面舆情的影响;要加大对干部的关怀力度,组织的关怀比起问责更能激励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用问责来推动工作不是唯一的选择。
纪检监察干部:
吉首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李绍霖:不能让问责泛化滥用
问责的目的就是管党治党,推动责任落实。首先,不能让问责泛化滥用。其次,不能以言代法,更不能凑数式问责,更应该注重问责的质量和效果。第三,问责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正确用好“四种形态”,才能真正做到精准问责。
泸溪县纪委监委干部监督室主任邓小千:提升问责公信力和精准度
问责既要严格依纪依规,又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了解,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特殊情况等细节搞清楚,正确加以区别,进行精准问责,才能提升问责的公信力和精准度。
花垣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龙胜武:把握问责的重点
问责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工作,而不是处理的人越多越好。问责时一要吃透扶贫领域的相关文件精神,依纪依规追责;二要注重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把重点要放在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项目落实上,看干部作不作为,是否乱作为。
永顺县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熊辉:问责定性要精准
要强化精准思维,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把握政策、精准作出处置。一要问责时必须审视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准责任主体,是谁的责任就问谁的责,做到责任界定精准。二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区分工作上的失误与违纪违法的贪腐行为、一般性过失与严重的失职失责,做到问题定性精准。
结论:
问责是纪委的一项基本职责,能否做到精准问责,考验的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站位、工作作风和执纪能力。在当前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州各级纪委监委在问责时必须实事求是、依纪依规,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决防止问责过多过滥、畸轻畸重、悖情悖理,敢于为担当作为的扶贫干部正名撑腰。全州党员干部特别是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定力,强化责任担当,以为民负责的事业心、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抓好扶贫工作;要注重扶贫工作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善于运用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抓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扶贫公开,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群、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消除群众对干部的猜忌,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正本清源、鼓舞士气,才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文: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