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涵养好家风  润泽好作风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雷静 编辑:黄思哲 2018-11-21 11:15:25
时刻新闻
—分享—

  家风是家庭的灵魂,也塑造着社会的灵魂。历来中国古人就极重视家风建设,明代的《朱子治家格言》、清代《曾国藩家书》等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涵养着中华儿女的品性。优良的家风,对一个人品格及一言一行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风同样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幸福与否,甚至直接关系到国家国民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

  如今经济全球化、社会的多元化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老一辈看人注重家风如何,而现在更多的被标准化的收入多少,家境如何代替。以前常听家和万事兴,现在夫妻双方为了利益不惜撕破脸皮。人们似乎越来越不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的家风。在这个金钱充斥的时代,精神滑坡了,家风的价值也被人们抛诸脑后。除了世俗功利思想的蔓延,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家庭生活分离等都弱化了家风的影响。新时代下,弘扬传统家规家训,涵养好家风,润泽好作风迫在眉睫。

  好家风是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有怎样的家风就会孕育什么样处事风格的孩子。对于大多数的人说,家风影响决定着他的一生,苏轼谪居惠州生活困苦,他把皇帝赏赐的犀带捐出来修桥筑堤,还动员弟弟家史夫人把进宫朝见时所得赏赐的黄金也“助施”出来,苏轼在困难中的行为体现是他从小受父母的轻财好施、常常周济亲邻言传身教的结果。从父母长辈那里接受慷慨无私、乐于奉献、礼让谦虚之风的熏陶越深,孩子的手足之间就越能透出高雅淡定的风格。品格素养具有的积极意义越多就越能迸发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家风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少,学校教育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强化好家风的营造,为新一代优良品格的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家风是优秀文化传统的代代相传。传统文化中崇尚的孝敬、勤俭、诚实、和睦是永不褪色永不过时的家风内容。这些向善向美的品质造就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底色,面对外来部分文化的侵蚀,尤其是近年来乡村道德滑坡现象严重,给不少乡村青少年带来恶习,一味的崇洋媚外带来历史虚无主义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推崇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家风应有的精神内涵,取我国文化之精华,同时丰富发展其内涵,纳入现代文明中优秀的价值理念,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风中萌生新芽。

  好家风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助推器。如今致力于建设法治社会,但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才能使社会更和谐。都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而良好道德的养成在于优良家风的营造。一家虽小,却可以带动四邻八舍甚至整个小区、相邻的家风,家家风气好,能影响整个社会的风尚。当今中国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世人赞美的中国故事,离不开每个具有良好家风家庭的付出。这种不断强化的正能量便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弥消那些消极落后、萎靡颓废、美丑不分、追名逐利、娱乐至上的负能量。使良好的家风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助推器。

  好家风是带动党风政风的重要载体。“居家”正,“居官”才能正,这是家风对官风的影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家风的建设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这么简单,而是事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公权使用、法律红线的阵地。近年来的贪腐现象很大部分是后院起火,没能管好身边的亲人,最后掉进法律的笼子里。廉洁的家风就像是一面盾牌能挡住为官路上糖衣炮弹。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做好火车头带路人,树立良好的榜样标杆,同时要教育好家人看好廉洁的后门,不让家人成为“围猎”的薄弱环节,这样方能让优良的家风带动清明的政风党风,营造山明水秀的政治生态。

  虽然如今家庭单位的小型化,大家族共同生活的情况越来越少,但无论家庭结构怎么变化,家风都是我们不应该丢弃的珍贵财富。家风关乎每个家庭成员的品性,关系民族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关系整个社会乃至政风清廉。个人的作风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人的言行最终都将成为他人评价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所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意义深远。(湘潭县统计局 雷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