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十八洞村:走出精准脱贫新路子

来源:红网 作者:李艳华 编辑:陈纲 2018-11-16 15:40:4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湘西11月16日讯(记者 李艳华)11月15日,“奋进中的湘西”庆祝改革开放40年花垣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吉首举行。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支部书记龙书伍现场答记者问,介绍了十八洞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龙书伍介绍,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苗寨,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精准扶贫由此扬帆起航。5年来,十八洞村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攻坚克难、先行先试,分别在精准识贫、产业帮扶、党建引领、思想建设和事业发展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新路子。

  2016年,十八洞村率先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180元,比2013年增加了5倍多;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3万多元;136户贫困户533人实现稳定脱贫。2014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

??2.jpg

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龙艾青 供图

  建强基层组织 加强思想建设

  2014 年1月,花垣县委从县直部门抽调5名党员组成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支书驻村,全力支持村支两委开展工作。在2014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推行“双述双评”,把能力强、群众信任的能人选进班子。2017年,圆满完成了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此前在阿联酋迪拜打“洋工”的龙书伍当选村支书,在外创业的龙吉隆当选村主任,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十八洞村是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村,人均耕地仅0.83亩,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把加强村民思想教育摆在首位。把党的扶贫政策讲深讲透,并提炼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鼓励村民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广泛开展歌咏、舞蹈、苗鼓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统一群众思想,有效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

  发展致富产业 创新扶贫模式

  找准贫困对象,十八洞村结合实际制订了“9个不评”标准和“七道程序”,把识别的权力交给村民群众,及时张榜公布结果,并对识别工作实行全程民主评议与监督,确保识别公开、公平、公正。2014年,共准确识别出贫困户136户53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6.8%。选准五大产业,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黄牛、山羊、肉猪为主的养殖业,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务经济,以苗绣织锦为主的手工业,以农家乐、红色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业。

  异地发展产业。组建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猕猴桃精品产业园。2017年猕猴桃产量180多吨,2018年,猕猴桃产量300吨。建立专业合作社。组建了苗绣、成志牧业、猕猴桃、果桑种植、油茶种植、山羊养殖、养猪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相亲扶贫。针对村里有40多个35岁以上大龄男青年单身问题,先后举办4期“相约十八洞、牵手奔小康”相亲活动,帮助一半以上光棍成功脱单。探索金融扶贫模式。积极与华融湘江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对接、合作,落实猕猴桃产业开发贷款1000万元。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步步高集团合作,于2017年10月8日建成十八洞村山泉水厂,企业按“50+1”形式给村集体分红,每年给村集体保底分红50万元。

??3.jpg

美丽十八洞。龙艾青供图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村容村貌

  十八洞村完善“三通”工程,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五改”相结合,扩宽了进村道路,新修了游步道、停车场,让村里家家用上了放心电、户户通上了自来水,青石板路通到农户大门口,4G宽带网络覆盖全村,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抓好村小、村卫生室改建并完善相关设施,全村新农合、新农保参合参保率达100%。

  通过招商引资,去年实施了夜郎十八洞景点开发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通过企业援助,今年启动了新村部和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及资源化,以及后续民居改造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新村部、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等设施投入使用;环境综合整治正在抓紧施工,其中竹子寨民居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站基本完工。项目全面竣工后,十八洞村的环境面貌将得到极大提升,为建设美丽家园、助推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