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初夏之季,我有幸获得石树林先生两部著作。一部2016年出版的《理论耕耘三十年——石树林理论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一部2017出版的《人生漫步几度秋——石树林生活散辑》(以下简称散辑)。
两部文集,布面烫金,装订考究,洋洋洒洒各五十万字。说实话,我乃资身书迷,历有三乐。一乐一册好书在手,二乐自个有文章结书出版,三乐有文友赠书。那天,当我怀着十分敬佩之心,双手从他手中接过这两部书时,他那锐利的双眼在厚重近视镜片后,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亮;他那微微发福伟岸挺拔的身体,依然那般憨直,唯有两鬓稀疏的华发标志着青春不再;他那国字脸上憨厚的微笑,依旧那样充满阳光温暖亲和。作为他曾经多年的同事、多年的朋友,那一瞬间,我眼睛有些湿润。
捧着手中沉甸甸的两部文集,似乎书中全部装满了我对他的一百个疑虑,一千个叹息,一万个不解,汇成一句未说出口的问话,你“六十花甲挂零,功名教授副厅;内助贤淑达理,儿孙聪慧伶俐。
何不解甲歇歇那高血压、心脏病的身体?
来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公风雅?
来点背上弄姿唯爱孙,岁逢花甲乐天伦?
是夜,带着这一串连疑问,我走进书房,走进这两部对于我来说,如同高山奇峰,如同哲学智慧库的书中。多年来我已养成了一套自己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看人先看双眼。眼是人类心灵的窗口;看文先看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灵魂;看书先看书名,书名是书的大门。
我猜模着《文集》,这书名,很显然作者的意图,是要将自己三十年,理论研究耕耘的得意之作,进行一次重点性的集结,对自己的理论人生作一次总体性回眸;那么《散辑》则是作者个体人生,一路走来,五彩情趣,尤其解甲归闲后,和仍在行进中的漫步回眸。
推开了书之门,序文往往是总揽全书画龙点睛,诱导读者入门而读的陪读师,不可不先读。
我首先分别细细拜读了袁晓江、邓微两位教授的精湛的序文。
再依次阅读了全书数百个文题的目录。
后,情不自禁,走进了他的个人自序、后记、个人简历、档案简介,闲言偶感,学诗习联;走进了他的随笔短文、闲序论书评、书法习作,漫画初练、手机抓拍、艺品收藏。再依次重点拜读了他至今,最引以为价有所值的优秀获奖理论文章。比如《居安思危》、《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此文被评为2010年首届马克思主义论坛优秀论文)、《试论城市适度规模——兼论湖南城市发展战略》。还有《学习是永恒的主题》、《理论创新是一种精神追求》《政治忍耐也是一种谋略》、《人生的三条生命线》等等。文章虽隔数年,当下读来,字字生珠藏智,仍觉新意不减当年味,新思犹可润世人。
几度夜之深寂,几度书房辗转,几度两部文集灼手,在我掌中倒换,几度擦试眼镜,未恐与书中哲理、智慧、精典、格言、感悟、失之交臂。
放下书本,我内心对他的疑问顿失,我等于在他耕耘三十年的理论《文集》海洋,作了一次快速的补习遨游,海洋深处群星闪烁,智慧灿烂;在他的人生漫步几度秋,生活《散辑》中,作了一次全方位的游览,沿途万紫千红秋色赋,风景这边独好。
掩卷,石树林先生,在我心中的人生形象愈加高大。难怪他女儿石蕙曾撰文毫不掩饰的说,“父亲在我心中是一座山。”依我说,石树林先生的《文集》与《散辑》何尚又不是一座充满创新、哲理、智慧、责任、担当和奉献的大山呢?!
于是,在我的笔下对他有话要对世人说。
理论改变人生,少小出道追梦
石树林先生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他祖父曾参加土地革命,31岁壮烈牺牲。这是他十五岁开始参加工作,对中国共产党无限热爱的最纯洁、最朴素的原始动力。他参加工作后,先是给芦苇场一位曾在马列主义学院进修过的老领导当秘书,而这位老领导讲话作报告,又喜欢结合社会现状与实际情况,讲点马列主义理论观点。这样,就逼着这位小秘书,写讲话稿时,必须临时抱“佛脚”,找来《红旗》杂志,翻来《人民日报》,以求得写作时需要的理论观点,久而久之,这位小秘书逐渐喜欢上了马列主义理论。亦如当年的小齐白石,跟着老木工师傅学木工、锯、砍、凿、钻、契、刨、画、雕、漆,木工的十八般工艺他不爱,偏钟情于丹青书画,成就了千古一代山水大画师。他笔下的山水画至今无人超越。
同样,在小秘书的人生起步阶段中,在办公室里、在芦苇荡,在洞庭湖畔,成了老领导与小秘书,形影不离,常聊马列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课堂。也许这就是上天赐给小秘书一生不一样的人生。
从此,理论与研究,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十五岁少年火热的追梦情怀。想做个握笔杆子的人,在芦苇场场部、在县委机关、在区政府、在报社、在宣传部、在党校几进几出,勤笔耕种,处艰难困苦之中,他仍不改追梦之志;想做个城里人,历经三进山城,往往返返处之泰然,他仍不失进起之状;入党六次递交申请书,六次难进党的大门,自觉把自己看成党的人,他仍一路释放正能量。
理论改变人生,青年勤奋求学
石树林先生在追梦的旅途上,付出了比常人多出几倍努力与汗水。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八十年代初,盛行摸着石头过河。石树林先生适逢人生三十而立,为了实现自己的理论研究之梦,他毅然选择进省委党校,专心理论研究本科政治经济学专业读书学习。那时他妻少女儿小,正需要他在小家作依靠,他舍弃小家,专心学业研究,老师上课他作笔记,老师下课他探讨问题,周末同学跳舞逛街聚会,他孤身单影在教室、在图书馆,整理学习笔记。“古之立大事者,不懈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为追溯理论之根源,他夙夜强学,苦读哲学,政治经济,马列主义A、B、C。1986年12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来。那时地市合家、专署改市,市委书记是来自国企的高学历大智慧的储波同志,二号楼曾传出话:市委开大会,书记的报告难得写好;市委常委中心学习小组学习,理论学习课难得讲好。时任市委讲师团理论教员、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石树林先生走马上任,在中心学习小组开讲辅导,他三十而立,如日中天,满怀激情,口若悬河,讲理论,引经据典,讲实践深入浅入,听得储波书记兴起,时而点头称赞认可,时而埋头笔记深思。其他领导一片赞好。
与此同时,石树林先生的诸多有创造性、前卫性、指导性的理论研究论文,著作不断发表出版,在省市理论界十分看好。
九十年代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年是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一部分知识分子下海捞钱,一部分党政机关单位纷纷成立皮包公司经商。而此时的石树林先生怀惴满脑理论研究,急需社会实践这个大舞台,他下到原南区政府,出任主管区街工业经济的副区长、常务副区长。在这里他入企业,进街道。找厂长、职工调研情况,寻出路。面临全区20多家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区街集体中小企业,他以高度的政治理论敏锐,以一个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和敢于担当探索的勇气,一方面以满腔的改革热情,撰写了《努力探索区街集体企业改革的新路子》和《“三牛”分治,促进企业发展》等对经济工作带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指导文章,为集体企业下岗的和暂时没下岗职工,指明重新就业的道路和希望。另一方面放手培植鼓励发展区街个体经济,当有人对大力发展个体经济担心姓“资”时,他认为我国现有经济从总体上来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但落实到一个地区,实际情况有差异。因此,不能要求按同一比例来划分姓“社”与姓“资”,从而破解了区街发展个体经济的思想禁区,加大了工作力度,使原南区个体经济,一跃发展成为区财政主要经济支柱。
理论改变人生,壮年负重践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理论研究耕耘,必将迎来满园的理论研究丰硕之果。
人生漫步几度秋?石树林先生在《散辑》中发问,既是问自己,也是问我辈同时代人生。青春可爱,年华易逝。正因为石树林先生懂得,人生难得有几度秋,故尔他紧紧抓住少年出道追梦,青年勤奋求学,漫步壮年负重践行。
研究理论,三十年时光,他用7部专著,主编和参与主编、参与写作出版专著、文集22部,给自己的人生交出了最满意的一份理论研究答卷。履行社会责任,他用五十年时光,在若干个工作岗位上如牛负重,一直承担着繁重行政领导,副区长、常务副区长、报社党组书记、总编,宣传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市委党校校长、副厅职干部;另一份是理论教员、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市委党校副教授、教授,湖师大客座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
终其一生漫步,算是给自己和社会交了双份满意的答卷。
写了这些,我知道,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以我个人的浅显视觉的和粗线条式的书写、在回眸一个党的理论研究专家的人生。
其实,读《文集》和《散辑》中,在他的诸多理论文章,与诸多趣忆琐记,诸多观察事例,我知道日常工作、现实生活中的石树林先生,是一个大智若愚,有魄力,有担当,有较高的领导艺术水平的人。
小之《扯书引来工作组》、《父亲蒙冤问民警》、《一席话语平风波》;大之如《党校建设全靠党》,在岳阳市第55次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讨论解决市委党校综合楼建设问题,就是他颇具智慧、成功解决棘手问题,实现工作目标的范例。又如,《常岳大桥改线路》,他同肖建华、潘刚强等岳阳市的文人们一道,为维护巴陵胜状洞庭湖美景,致信时任市委书记易炼红市长黄兰香。他对易书记直言不讳地说:“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你们这届岳阳市的领导,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后果然取得书记、市长的重视,大桥改线路,避免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建设失误。
他是一个有历史使命感的人。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周年,我党从事党史研究的专门机构与专人,还有撰写党史史料、典籍的书和人可以说无以计数,多如牛毛。但真正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好读好记,易于普及,类似于《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读本还是空白。石树林先生不畏困难,敢想敢思敢行,在通读熟读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后,首开先河,采用四言体诗歌文学表述手法,撰写出党史之歌。全史从建党篇入手,抓住一条党史发展壮大红线,分十二个篇章,共计3878个字(待续)完成了党史之歌的创作。此作仅仅小范围征求意见,还未正式出版时,便受各界人士充分肯定,高度点赞。“我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这是石树林先生信奉的人生精典格言之一。
他常说,他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只想为这个时代多做些让历史能够留住的事,多创造些社会正能量。《党史之歌》的创作亦源于此。
他是一个爱才惜才敢于大胆启用人才的人。见《散辑》中的,《力排众议用能人》、《干部皆由组织管》、《乐为人才搭舞台》,如岳阳市一位在读博士生,因面临妻子下岗,个人有中断学业之困境,找到石树林先生求助,他力排众议,接受其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业,刚一毕业就委以重任,现在这位同志为广西区委党校教学科研骨午。个中范例一个个,无不让人读后受益匪浅,感人至深,发人深醒。
他是一个情感丰富义理分明的人。见(散辑)、《义理之怒不可无》、《这样的忙帮不得》、《卫生报道拒道歉》、《给父下跪求宽恕》、《宣传部“团结族”的女儿》、《老字辈与小字辈》。《大漠歌谣九首》中的好友肖建华先生2011年9月在新疆考察,到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用手机发来边塞感赋诗一首:“无际流沙无限忧,接天燥原望天愁。可喜人志能胜天,错把巴州当岳州。”9月的新疆万里流沙,草原干燥枯黄,为了给友人解乐,他即刻回附一首:“大漠广袤虽少绿,板城姑娘情悠悠。此去疆地少饮酒,莫把巴州当汴州。”诗里诗外溢满风趣友情。还有他的《义理之怒不可无》,与导游争理,拍膝而起,让一个远途重洋的父亲,获得了在异国他乡,探视留学女儿的权利;他的卫生报道拒道歉,更是挺直了一个领导者该有的人格风范。《忆父亲》、《记母亲》、《退思居》更是让人思亲、思退,情怀种种。通过这些文章诗词,一个事理分明,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大写男人,跃然在字里行间,那样令人可佩可爱。
他是一个兴趣广泛视角独特的人。他的书法习作、漫画初练、手机抓拍、艺品收藏,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内在品味。还有他爱好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兴趣,都充分显示着一名理论工作者,多才多艺,广泛爱好与追求的多样人生。
他喜欢书法,却不喜欢临帖,练出来的作品,竟然章法得体,远看行云流水般润畅,近看个性独特且傲骨,字字外形飘逸张扬,内形收敛有致,字如其人,故被朋友们戏为典型的自创石体。还有《老字辈与小字辈》,那种揉教育子孙寓观察寓引导寓讲理中,更令人肃然起敬。
掩卷,石树林先生《散辑》中,有两句意味深长的话:“与其在无聊茫然的安逸逍遥中等死,不如在兴趣爱好力所能及中老去”在我耳边再次回响,让我从两部书中走出并醒来,我相信我的朋友石树林先生的理论人生,如他两部文集灿烂多姿,必将慧泽世人。(作者:山青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