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辆苏式嘎斯69型吉普车,车身长3.67米,宽1.75米,高1.87米,军绿色油漆。原为中共湖南省委接待处用车,“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造反派损坏,后移交给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使用。1988年刘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把它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61年3月,为了扭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困难局面,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4月1日至5月15日,刘少奇携妻子王光美布衣还乡,轻车简从回到阔别近40年的家乡,乘坐这辆吉普车进行了为期44天湖南农村调查。
四月初的长沙阴雨绵绵,出现了罕见的倒春寒,农村一片阴冷荒凉景象。4月3日,刘少奇、王光美乘坐这辆吉普车从省委机关出发,艰难地行进在回乡的路上。本应是花红柳绿的春天,沿途却只能看到光秃秃的山头和撂荒的稻田。刘少奇坐在车上眉头紧锁,思绪万千,不停地抽烟。当吉普车行驶到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大队时,一条醒目的石灰标语映入眼帘——“东湖塘公社万头猪场”,刹那间心情豁然开朗,他叫司机立即停车,信步走向万头猪场,进门转了一圈,只看到三头骨瘦如柴的老母猪。饲养员告诉他,这是从农民家里借来应付上级检查的。刘少奇当即决定回乡调查从养猪场开始。他叫工作人员用土砖架起两张门板搭个床铺,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在鱼米之乡的宁乡竟然找不到铺床的稻草!
他在养猪场饲料房里住下来,开始了走村串户的深入调查。在养猪场屋后的山坡上,他看见一堆风干的人粪便用木棍拨开,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粪便里面全是野菜、草根、谷壳等消化不了的粗纤维,他由此判断到农村形势非常严峻,老百姓吃饭已经成了大问题!
刘少奇回乡的消息不径而走,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来到驻地汇报工作,但听到的都是农村形势一派大好,只报喜不报忧。为了广泛了解农村真实情况,刘少奇只好改变调查策略,带着王光美参观毛主席旧居,到湘潭县去调查,但看到的情况仍然不乐观。后在省委书记张平化的推荐下,于4月12日来到长沙县广福公社的天华大队,没想到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这里一住就是18天。
天华大队是远近闻名的红旗大队,湖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先进典型。中央派出的农村调查工作组已先期到达,由组长胡乔木委托副组长胡绩伟在这里驻点调查,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各级领导一致认为,这里是搞集体化办公共食堂的榜样,并向中央写了汇报材料。
刘少奇来到天华大队第二天,就开始了深入调查。他首先邀请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参加座谈会,向与会人员提问:“为什么亩产36000斤还缺少种子粮?为什么鱼米之乡却找不到稻草铺床?为什么农民吃得好却有那么多水肿病人?”参加座谈会的村组干部听了刘主席提问,个个哑口无言。刘少奇决定改变工作方法,不用社队干部陪同,直接深入到天华大队王家塘生产队对面的施家冲,采取用自己的工作人员两工换一工的办法,从田间地头请来八位社员座谈,亲耳聆听老百姓的心里话。然而,在那个不敢说真话的年代,尽管会议开了两三个钟头,却依旧没有人敢讲真话。刘少奇同志站起来,脱下蓝布帽,向大家恭恭敬敬鞠躬:“乡亲们,现在大家的生活很苦,这是我这个国家主席的工作没做好,对不起大家,农村实际困难是什么,请你们一定要讲真话,说实情,这样才能让中央做出正确决策!”国家主席的真诚感动了农民兄弟,大家纷纷把心中的苦水倒了出来。一次次与农民直接对话,让刘少奇同志直接听到了老百姓的肺腑之言。刘少奇不分昼夜地走村串户,翻山越岭,访贫问苦,一组组真实的数字浮现出来。农村状况真相大白。天华大队的实际情况却是:粮食连年减产,虚报浮夸现象严重,当地干部欺上瞒下,统一口径弄虚作假糊弄上级领导检查。
针对人民公社公共食堂难以为继的现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停办公共食堂的诉求,刘少奇向社员们承诺:公共食堂“办得好就办、办不好就散”!天华大队公共食堂一哄而散,刘少奇吩咐县委督促各级供销社、轻工业局、商业局等部门紧急调运农民生产生活物资,给农民分配急需的锅碗瓢盆桌椅凳,柴米油盐酱醋茶,让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沙县、湖南省、全国各地的农村公共食堂土崩瓦解,千家万户炊烟袅袅,天华大队成为全国解散公共食堂第一村。
解散公共食堂,农民拍手称快。为了鼓励农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艰苦奋斗共渡难关,刘少奇给天华大队提出了农民兴家立业“十个一”的设想:一栋好房屋,一套好用具,一栏好猪,一群好家畜,一园好蔬菜,一塘好鱼,一片好柴山,一片好风景林,一人几套好衣服,一日三餐好饭菜;刘少奇在天华为中国农村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美好蓝图,社员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天华大队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新气象。湖南省委迅速将刘少奇天华蹲点调查的成功经验印发了7份红头文件,向全省推广,从此,中国农村逐步扭转了缺衣少食的困难局面。
刘少奇乘坐这辆吉普车考察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他来到田边,察看春耕备耕情况;他走进老乡家厨房,检查油盐坛子;他揭开锅盖,看看农民究竟吃的是什么;他来到医院,看望因营养不良而得了水肿病的农民;农村的现状,使他非常内疚。他在家乡主持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找基层干部、群众谈话数百次,写出了数十万字的调查笔记。在44天调查中,有33天吃住农村,他对党员干部反复强调,要把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放在农村工作第一位。
经过44天调查,刘少奇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找到了妨碍国民经济发展的真实原因,为党中央科学决策、迅速调整经济政策、扭转了国民经济困难局面提供了科学依据,架起了一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桥梁。
这辆吉普车,承载着刘少奇同志的共产党员本色、人民公仆情怀,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德、求是精神、务实作风,永远激励着我们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者罗雄同志系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