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化名)担任党委书记时,安排亲友冒名顶替了我儿子的退伍军人编制,怎么会没有问题......你这是包庇纵容!”举报人李山林(化名)又“教训”了我一顿。
这事得从今年5月份省委巡视组交办的问题线索说起。
突然接到一个“有风险”的任务
“你担任过办公室主任,办过案子,在乡镇也工作过,李山林的那条问题线索,你牵头办一下。”市纪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张业勇安排道。
我带队去办?我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该线索不仅省委、市委主要领导有批示,省市多部门也曾联合调查过。而且李山林年近80岁,脾气暴躁,上访举报10多年,这事要没有处理好,对于刚考进市纪委的我,说不定有负面影响。
但是,出于职业服从的本能,我依然一口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好,我马上去办!”
努力找到一把能开锁的钥匙
只有调查研究,才能知己知彼。通过多次翻阅近300多页的案卷材料,直觉告诉我,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跳出问题,找到新的突破口。
“如果省、市、县的调查是‘有理’的,举报人为什么一直举报?如果调查是‘无理’的,调查结论为什么又如此一致,怎样看待这样的矛盾呢?”
我几天睡不着,后来发现,此前各级调查的重点,主要是针对被举报人,对“有”和“无”的中间地带,反而没有涉及,于是建议,将举报人与被举报人作为整体,作为一个调查“单元”。
该建议得到张主任的认可,他说:“这是以往调查的‘漏洞’,要排除干扰,从源头、从书证、从重要知情人查起.......大胆去办,案结事了,我全力支持。”
有了领导的支持,也就有了工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应该找到了一把能开锁的钥匙。
事实真相得到全景式的还原
接下来的工作,进行相对顺利,让这起十多年的“往事”得以全景式展现。
2001年,李山林的儿子李明(化名)退伍后安排到乡镇水管站,后来他没有上班,而是在外地打工。2005年,李明的哥哥通过一些关系,违规把李明的编制从水管站调到了计生办。时任党委书记周宏发现后,认为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办理人员整改到位。2008年全县水管体制改革,李明成为水管站待岗分流人员,按政策每月领取350元补助,政府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问题在水管体制改革后爆发。李山林认为,待岗就是下岗,要是2005年调编办成了,儿子李明就不用参与改革,也不用待岗。由于当时李明在外打工,许多事情都是哥哥代办,所以很多手续上没有李明的签字。李山林便以此来举报周宏。但他人顶替李明编制的问题经查不属实。
把工作再往前做深一步
让李山林真正认识到自己错误,才是息访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向李山林通报了相关情况,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我说:“老人家,我非常同情你的遭遇,我想你也应该知道,调查是极其认真负责的……您当然可以举报,我愿意接受内部审查,事实就是事实,不会改变……”
“你有这样的底气,我相信你,但是我还是要举报。他是副县长,我不举报他,我儿子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你们生活困难的情况,调查时也弄清楚了。你儿子是退伍军人,又是改革后的待岗人员,国家有政策。你是一名老党员,也应该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要相信组织,相信纪委一定会公平、合规合理地帮助解决问题。”
在市纪委和当地政府的协调下,按照相关政策,李明走上了工作岗位。2018年6月底,李山林表示不再上访,并作出了书面承诺。一起多年的重复访就这样办结了。
结语:
正如张业勇主任所言:“纪检监察干部既要严格执纪执法,也要用心用情;既要保护干部,也要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只有这样,干部才服气,群众才认可,才能真正实现政治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来源:廉洁常德文:常德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张翼翔原题:一起十多年的“重复访”就这样办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