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杨梓张氏六修家谱》第二十五卷,载有“张氏家训”,共二十条:
第一条,尊上令以效忠义;第二条,事父母以隆孝养;第三条,宜兄弟以笃友恭;第四条,睦宗族以固本源;第五条,端妇道以肃内治;第六条,慎交友以资规劝;第七条,隆师儒以广学术;第八条,务正业以资生理;第九条,崇节俭以惜财物;第十条,尚忍让以免争讼;第十一条,闢邪教以端趋向;第十二条,禁洋烟以保身家;第十三条,戒淫乱以敦品节;第十四条,戒酒赌以自爱惜;第十五条,禁武断以维礼法;第十六条,禁子女以私卖鬻;第十七条,禁本宗以后异姓;第十八条,禁非类以乱宗族;第十九条,禁姦生以混宗谱;第二十条,禁同姓以联婚姻。
这二十条家训,前十条为提倡之事,后十条乃禁止之事。是唐末以来,张氏族人所定。虽然在各个历史时期修谱时有所增删,但是,“尊上效忠”“隆师广学”的核心内容,始终没变,并且历代实践,传承至今。
一、“尊上令以效忠义”的历史传承
“尊上令以效忠义”是张氏家训的第一条,居于首位。述曰“大哉,主上圣人之倫,安定国家,保我万民。践土食毛,同戴深仁。完课以报,守义以循。文武仕宦,能致其身;忠贞报国,无忝宗亲。”
张氏先人训诫后辈,要心怀尊崇,报效国家。他们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只要国家需要,他们总是挺身而出,甚至毁家赴难,义无反顾。
《湘潭杨梓张氏六修家谱》第二十一卷“崇祖世录”记载:唐昭宗天复年间,伪刺史彭玕作乱,朝无大将;我江西永新迁祖张钦以进士奉命讨逆,“战于枫岗,玕再战再败,遂奔”。贼将谭元驻兵云阳,“欲并永新,图江南”,张钦“立尉司于胜业乡以遏之。修理坡堰,督劝农桑”。“谭元丧志,云阳兵解。江南以安”。
传至十四世张坦,宋末进士,翰林检讨。时蒙古铁骑南下,张坦集兵夫以应文天祥奉诏勤王。“叛将刘槃引元兵猝至”,张坦力战不克,“被执,忿骂不屈而死”。叛将屠城,永新“张氏八十一房多与难”。明嘉靖二十三年,“世宗念异代忠烈,诏配文信国享”。万历二年,神宗賜勤王忠义专寺。
传至十七世张福,时值元朝末年,为反抗元朝暴政,“与明太祖起布衣”,浴血奋战,屡建奇功,封云骑尉。后因子张聚护驾功,“迎养于受封茶陵卫所”,遂居茶陵,为茶陵张氏迁祖,亦即湘潭杨梓张氏开派之祖。
《湘潭杨梓张氏六修家谱》第一卷“始祖世录”记载,张福第五世孙张震,以茶陵卫军奉命“征宜昌大围山,有功”。“继筹大军粮,将卒便之”。后“分军征东安,为贼获,死之”。
不只是为国征战,只要是国家大政方针,张氏先人必奉令践行,为国分忧。元末明初,战乱频频,湘潭因陈友谅系与朱元璋系争雄,死伤惨重,十室九空。明朝建立后,湘潭大量土地荒废,朝廷“诏旁郡人徙潭,垦种承税”。茶陵卫张氏积极响应,各房均派长子,张福五世孙张雯字锦霞号南村、七世孙张宝字惟三号哲隴,携家带口,于明成化年间,先后迁居湘潭杨梓塘一带。从此,湘潭杨梓张氏子孙繁衍,披荆斩棘,耕种纳税,荣造一方繁荣。
二、“隆师儒以广学术”内化于心
“隆师儒以广学术”虽然是第七条,却是历代张氏门人自觉遵守的教条,已经内化于心,融于血脉。
述曰:“人生道三,莫非父生君养师教。”“人必有师,学必有名。”“不学无术,古人所轻。”“子弟成败,责则父兄;隆师重道,门户尊荣”。
永新张氏,本是文官发迹,自然注重儒学,尊师重道,人才辈出。特别是张钦十世孙张钢,字德坚,号靖江老人,宋淳熙辛丑进士,官正议大夫,有诗文杂著53卷,随笔10卷,横江丛稿70卷,列圣孝治类篇100卷,著述极丰。张钢长子张潞,字东之,号龙川,官朝议大夫,有《龙川集》行世。
张福上承江西永新张氏,下启湘潭杨梓张氏。张福张聚父子因从龙太祖护驾成祖之功,子孙世代袭爵云骑尉,袭官茶陵卫右千户,有明一代,主要是以战功立世。特别是张福四世孙张顼,“以战功授武略将军,加武毅将军;禄照世官加一级,例优恤终身”,但仍然注重儒学,尊师重道,人才辈出。
张治,号龙湖,明正德庚辰进士第一。张霁,字威毅,明天顺己卯经魁。张闻升,字元祐,“博学多文”;以明鼎革,补清朝县学诸生,“后学诸以老师宿儒事之”。张维藩,字次任,号冷溪,年十五,补诸生,湖广巡抚喻公观属郡风课,拔为第一,谓“此足继黄冈次侯诸文宗之后者也”。
特别是张福十七世孙张令辉,字清华,幼时家贫无以为学,少业商贾,“远近幼稚莫或以欺。遍湖湘江汉,市肆人推长者”。发达以后,笃实谨言,雅性谦克,尤其隆师好儒。他听说坿生张植华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大家,特地礼聘,教子女写字。最后“慕王举人闿运,经声宏远,学博古今”,遂令其子张德翎师从王闿运游学,以“振先世儒业”。
民国时期,新式学堂逐渐兴起。杨梓张氏合族捐水田784.15亩,银12两8钱,在志合堂张氏宗祠旁的支祠八元祠堂,建起了第一所张氏私立学校——湘潭私立张氏祥林小学,主要培养张氏子弟。四年后,再次募资,在支祠六合祠堂,建起了第二所张氏私立学校——湘潭私立张氏用美小学。
三、尊师重教,读书报国,新时代的老家风
解放以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湘潭杨梓张氏,宗族没有了,祠堂没有了;但张氏子孙继续繁衍,张氏“尊上令以效忠义”“隆师儒以广学术”的核心家训,在张氏子孙的血脉中得以继承,并以“尊师重教,读书报国”的新形式,融入现代社会的大家庭。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本真老实;但对培养子女读书,却是不遗余力的。记得小时候读书,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上学时,父母总要反复叮咛“路上莫去耍,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简单朴素的语言,却彰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表达了努力学习的期望。据我所知,张氏许许多多的父母都是这样教育子女的;话虽或异,其理一也。
现在杨梓张氏的绝大多数家庭,都十分重视子女读书。宁肯大人节衣缩食,也要保障小孩尽可能多的读好书。一些家庭条件稍好的,还要想尽办法为孩子择校择师;假期中还要花大钱送孩子去这个班那个班的参加补习和培训。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有书读,张氏子弟大量成材,像张峥嵘、张铁军、张斌、张红、张炬等优秀学子时有涌现。每年考取大学和入伍参军的张氏子弟,不计其数。
就是大学毕业了,参加工作了,张氏父母还往往会经常叮嘱“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攒劲做事,莫去违法”;参军了,就会叮嘱“在部队要听首长的话,好好锻炼,争取立功”。有了这样的传承和家训,张氏子弟建功立业多、违法犯罪者少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家训,数百年张氏家训核心内容的生动体现。
目前,中国社会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规家训培养良好的家风,能够形成和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进步了,家规家训也要与时俱进;但引导和督促子女读书报国,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传承和发展家规家训的有益内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文明进步的后代,建设富饶美丽的国家。(湘潭县石潭镇中心学校张如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