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2年,“无缝融城”这一高频词,年年发声株洲县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株洲县多年前便由“县本位”,激情暖场“区本位”。
长株潭融城,区号早已一统,城际铁路牵引三市“同城生活”。而有序、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亦是融城题中要义。上世纪90年代,武汉即告别“县治时代”。长、株、潭都在扩城,向郊县要“余地”。长沙“望城者”望城,已变“进城者”。城市群再壮大,三市各有一市县同名的县——长沙县、株洲县、湘潭县,候场撤县设区。
面南融城,市县相向而行
亮出青春旗帜,年轻工业重镇株洲血气方刚,布局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千亿产业,舒展气势恢弘画卷。
株洲城区面积不到长沙一半,东、北、西三面接壤长沙、湘潭,“船到码头车到站”,产业画卷难以“疏可跑马”。一方动力澎湃高地,亟须挣脱“围城”,好好伸一伸腰肢,释放富余产能。而大城南部株洲县,“大肚”能容众多优质资源、优势产业,县域经济渴盼“攀高枝”、上高台,沐浴一场场甘霖,以拉长短板、同舟共享、后发赶超。
一个要扩城,一个欲“进城”,株洲市向南边洼地融城。南风劲吹,株洲城区沿湘江两岸同步南下坐大,撑开、壮实城市骨架。株洲城有了“回旋余地”,产业分工谋划、结构优化,羽扇纶巾从容排兵布阵。各种动能聚集,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地助推株洲县跑得快。
株洲县不曾坐等接棒、“守株待兔”,而是未雨绸缪,对标长株潭产业南移主战场,主动北上跟贴。株洲市县相向而行,合力叩响“无缝融城”大门。湘、渌二水穿境,株洲县渌湘大地,充溢融城民生民利。
产业暖场,演好补链配角
产业难兴且特色不明,曾是株洲县一块“心病”。融城暖场,跟株洲市产业互补,株洲县工业园区“两型”特质显山露水。
立身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株洲县意识到,唯有持绿色“敲门砖”,方能纵横产业天地。把新能源产业捧上掌心,株洲县引进了风电、生物质燃料等项目,志在到2020年,让新能源产业贡献占全县税收三成以上。
五凌电力进驻南洲新区,投资5个亿、总装机容量5千瓦,追风发电株洲县。龙凤乡凤凰山风电场,系长株潭第一个风电项目。50多米长“拉风”叶片,就地取材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整个风机群,呈“人”字型,排出雁阵翱翔新能源风口。全国首个100%甲醇燃油项目,加油株洲县。能源界新宠甲醇燃油,含氧量高燃烧充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F1赛车便偏爱“喝”甲醇燃油,其驱动力丝毫不逊于汽油,却比93号汽油每升便宜8毛钱。
向上对接,定位于株洲市主导产业配套区,株洲县演好配角。株洲城区产业转移桥头堡南洲新区,补链株洲市甚至长株潭配套产业,承接清水塘老工业区“背井离乡”企业。南洲新区首位“安家者”,时代绝缘高性能亚胺薄膜项目,一号线可年产180吨绝缘材料,年产值达6个亿,给株洲市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产业提供配套,替代进口。
拓展长株潭城市群战略要地,撤县设区是株洲县最大的机遇。县委书记罗绍昀说:株洲县要瞄准株洲城市功能拓展区、主导产业配套区、休闲宜居生态区,建株洲城市副中心。
激活田原,城乡协调前行
农业大县株洲县,要转向“区本位”,须激发田原活力,城乡统筹协调前行。
株洲县希望田野上,也带有浓厚“两型”色彩。
5月中旬,株洲县巨菌草种植基地,迎来老挝前常务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商谈老挝引进、推广巨菌草事宜。巨菌草酷似甘蔗,可培育食用、药用菌,饲喂牛、猪、羊,栽菌废料、牲畜粪便有机肥还田,循环出生态农业。巨菌草还是能源草,可用作生物质发电,减轻温室效应,且能富集各种重金属,保护生态环境。株洲有政协委员建言,建巨菌草院士工作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株洲巨菌草种植热情,正逐年高涨。
破水稻传统种植模式,株洲县大兴再生稻。水稻收割完一季,高留出禾蔸“种一季收两拨”,如同割韭菜,割一茬长一茬。培植史达1700多年,再生稻的魅力在于:生产简化,中间省却一次育秧、耕田和栽插成本,无需重复喷洒农药,大米口感好于双季稻、一季稻,超市里常常供不应求。收完头季,田里不必多操心,村民能脱身打工挣钱,两头都不耽误。
国家调减长江流域双季稻面积,再生稻迎来新机遇。湘米优化,鱼米之乡湖南拟种再生稻1000万亩。全省“万亩再生稻示范片”株洲县,再生稻种植近万亩。以往种稻大肥、大药,增加了成本、破坏了生态。再生稻扭转粗放式经营,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排头兵”。
株洲县“进城”道路先行,计划3年投资90个亿,建60公里骨干路网,一条条“大动脉”缩地有术。湘、渌两江边,60后株洲县,在知天命之年,时刻准备着脱胎换骨、华丽登陆。
文/陈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