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记者从食药监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共组织抽检23.33万批次样品,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和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抽检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中向好。
据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孙梅君介绍,2017年,大宗消费食品整体合格率保持高位,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菜、肉、蛋、奶、水产品、水果等大宗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5%以上。大型生产经营企业合格率持续提升,2017年大型生产企业样品抽检合格率为99.6%,大型经营企业样品抽检合格率为98.7%,均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婴幼儿配方食品合格率又有提高,2017年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9.5%,比2016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标签标识方面。同时,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减少。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三聚氰胺”相关部门已连续9年“零”检出,蛋制品中的“苏丹红”也连续4年没有检出。
孙梅君表示,2017年从抽检发现的问题看,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污染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微生物污染问题仍较普遍;违规使用添加剂、非法添加仍是顽疾,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等问题仍然多发易发,反映出部分企业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企业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置,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线索278件次,责令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1108吨。抽检信息和核查处置信息每周都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安全食品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国计划抽检任务总量135.05万批次,其中,国家组织抽检25.55万批次,省级组织抽检26.5万批次,市县两级组织食用农产品抽检83万批次。抽检将坚持问题导向、广泛覆盖、专常互补和检管结合、科学规范、四级联动、信息公开6大原则,不断提高问题发现率、处置率,提升抽检效率和靶向监管水平。孙梅君表示,对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查处,努力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把好关。
食药监总局特食注册司稽查专员张晋京在发布会上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作了介绍。“到2017年底,共检查了食品、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87万家,查处违法案件1.2万余件,涉案金额3.6亿元,罚没金额1.8亿元。各地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例。”他说。
张晋京表示,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为期一年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目前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得到了初步遏制,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张晋京说,这次整治工作的重点就是针对目前社会上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四类违法行为:一是治理未经许可生产经营的进口食品和保健食品;二是治理产品的标签虚假和标识声称;三是治理利用网络、会议、电视购物、直销、电话等方式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四是治理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信息和虚假违法广告。
春节临近,张晋京提示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以在官网查询确认;要仔细阅读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产品还有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量和注意事项等,所以在选购这类产品的时候应该仔细阅读标签说明书;要到证照齐全、信誉好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保健食品,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不要购买无保健食品标识的非法产品;要注意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用来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