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在取餐的同时,应查看相关单位的食品安全经营资质,一旦发现无资质店铺,可拒绝配送同时反馈至监管部门。近日,北京丰台区食药监局与部分外卖平台合作,要求外卖送餐人员拒送无资质店铺餐品,具体奖励措施正在研究中。(1月13日《北京晚报》)
当餐饮遇上“互联网+”,一个新的就餐形式——网络外卖,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外卖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我们快节奏生活中对“快”的追求,所以它自然而然地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外卖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在让众多消费者的“胃”有依靠、足不出户即可坐享美食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乱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为保障外卖食品安全,北京、上海多地纷纷出台网络餐饮相关监管规定,要求餐饮平台严格审核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资质,并在网上公示。然而在现实中,规定的实施却屡遭尴尬,或流于形式。一些网络外卖平台审核不严,造成无证餐厅在网络“畅通无阻”,“三无”食品在平台上热卖……这些问题充分说明,网络外卖在管理上亟待规范,安全卫生上亟需监督。
此次,北京丰台区食药监局与部分外卖平台合作,要求外卖送餐人员拒送无资质店铺餐品,将外卖的“见证人”纳入监督群体,的确算是一个创新的监督举措。但让人深思的是,送餐人员鱼龙混杂,尚无资质,有能力鉴别吗?让“外行”监督“内行”,这“拒送权”的实行怎能让二者心平气和?
所以说,用一个简单的“拒送权”来确保外卖的安全卫生,是对这个“拒送权”期望太高了。若想真正让送餐人员在监督中发力,首先要确保送餐人员的资质,对其加强培训和管理,明确职业道德和规范,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送餐队;其次,对“拒送权”的实施要有严格规定,不能完全由送餐人员个人掌握;最后,对被拒绝的店铺应建立回访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取证,一旦核实立即拉入外卖黑名单,并向相关单位进行举报说明。
当然,送餐人员的加入壮大了监督的大军,但其他方面的监督不能缺乏,更不能“偷懒”“甩锅”。若想根治网络外卖背后的乱象,外卖平台应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当好“守门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补足监督管理短板,对漠视者严厉打击;同样,每一个消费者要主动出力,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切实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只要我们联起手来,就能将种种安全卫生隐患阻挡在舌尖之外,真正吃得安心、放心。
文/赵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