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五年前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人类命运给共同体意识”,到今天作为一项基本方略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它表明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单纯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服务的“经济导向型”或“国内导向型”性质,进入到了秉持中华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理念以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美好愿景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外交思想乃至整个国际关系发展历程中殊为伟大的历史飞跃,这也使得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构建路径尤为重要。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和凌胜利副教授共同主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一书,可谓恰逢其时,对我们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该书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与主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源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扎根于新中国外交实践,还是当今世界多元文明共鉴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天下为公”政治观和“和而不同”社会观等思想精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新中国在近70年的伟大外交实践中形成的指导中国外交的宝贵经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基础;中国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对全世界文明精华的吸取与借鉴,为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奠定了思想底蕴。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坚持“五位一体”,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呼吁,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二、该书深入分析了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举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易行难。作为该理论的倡导者,中国政府以正确义利观和亚洲新安全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翼,以“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为两大抓手,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三、该书全面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及中国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双边、地区到全球层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要以实际行动,注重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国共建多层次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肇始于中国所处的亚洲地区。因此,作为在亚洲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首先致力于在本地区内构筑“亚洲命运共同体”,积极同周边国家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并努力将“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为“亚洲共识”。其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构建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尤其是重视同非洲共同打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同拉美打造“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同阿拉伯国家打造“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再次,中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积极运筹同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注重区分“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的不同利益需求,与世界主要大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路。经济、安全、环境、网络等领域的全球治理,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支点,也是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由之路。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全球治理的机制建设和行动体系,需要国际社会在各领域的共同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未来要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实际上是向世界各国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绝不会退回到封闭孤立的状态中去,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将继续实行,而且力度会更大,程度会更深。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显然离不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携手合作。
总体而言,该书是当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全面、深入、系统阐述的著作之一,全书立意高远、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文字流畅,既有理论上的高度和深度,也有实践上的广度和厚度。展望未来,中国还将继续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这就使得对人类命运共同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加强,而此书的出版,无疑已成为如此众多的相关著作中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