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消费升级亟待供给升级相匹配
在小区门口有若干快递柜早已屡见不鲜,可是看到一个鲜花柜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出手机扫一扫,花上5.99元,就可以拿走一支红玫瑰。相比去花店或在路边摊上买花,这个鲜花柜让买花成了一件24小时内随时可以进行的事。
花不是必需品,它是生活的点缀。在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之后,追求美和愉悦的体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需求。到底是新需求催生了新业态,还是新业态创造了新需求,这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更具创意的产品和更加贴心的服务与之匹配。
目前,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驾马车”。而“云物大智链”等科技创新力量的驱动,更是不断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和新的消费模式。但与日益增加的消费额以及日趋多元的消费需求相比,一些商品和服务领域的供给还存在短板。
日前,吴晓波频道联合复旦大学等多家机构发布“新匠人100”榜单,其一大筛选标准就是品牌能为消费升级服务。上榜企业既有朱炳仁·铜、永丰源,也有近两年迅速成长为行业翘楚的猫王、极米,还有网红品牌钟薛高、野兽派等。
“本土苏醒是新国货走俏的一个重要因素。90后新兴消费群体天生具有非常强烈的本土意识,这意味着本土创新、本土文化、本土自信的重新发现。”财经作家吴晓波分析,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新国货”背后的“新匠人”不只是传承者,更是创新者。他们不仅要精益求精,还要调整更新传统工艺,在产品设计和制作上凸显以消费为导向的创新。
陈才荣是做伞的。伞谐音散,一般不会被当成礼物。如何反其道而行之,做一把让人互相赠予的伞?他想到用玫瑰花做手柄。他花很长时间观察什么样形态的玫瑰是最美的并适合人手握住的,找到那一朵。倒模,最难的是给玫瑰镀金。为了找到合适的电镀厂,他可谓煞费苦心。“现在消费者对雨伞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实用性演进到带有配饰属性,伞的细分市场潜力极大。”MISSRAIN创始人陈才荣说。
需求是可以创造的,尤其是在一个细分为王的特质越来越鲜明的消费市场上。一方面,大型企业的产业链通吃能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在细分领域中,无论是一把伞、一双鞋,还是一包茶叶,发展空间都可能变得很大。正如吴晓波所说,大而强、小而美成了今天中国实体经济并存性的景象。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消费特点是,流行趋势的传递已经不再是金字塔式的,而是很可能在一夜之间扁平化地遍及所有城市。以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便利店名创优品为例,在其3000多家门店中,三四线城市的创意小商品消费快于一二线城市。这个数据和拼多多的数据非常相像,它意味着流行的曲线在变短,创新的曲线在变短,但是创新的深度在拉大。
对于潜心开拓消费市场的企业来说,这是挑战,也是机会。
蒋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