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刘郁蕾 2019-01-25 10:30:02
时刻新闻
—分享—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习近平总书记语

  40年波澜壮阔,40年砥砺前行;

  40年创新发展,40年成就辉煌。

  40年来,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始终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同步,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肩上熠熠红盾的壮丽篇章,为湖南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市场监管中大显身手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时代进步的感应器。改革开放40年,“市场”二字贯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始终。一代又一代工商干部在市场监管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市场:工商部门不遗余力

  历经十年“文革”的中国百废待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建设集贸市场,成为工商部门恢复建制后的首要任务。

  1978年12月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召开全国集市贸易座谈会。1979年5月,省工商局宣布开放集市贸易。湖南集贸市场逐步恢复,益阳市资阳工商分局利用资江一桥桥孔,办起了全省第一个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从此,以工商部门为建设主体的全省集贸市场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1981年5月,省政府根据全国工商局长会议关于在国内开放小日用工业品集市的精神,决定在长沙、衡阳、株洲、湘潭、邵阳5个省辖市试行,5市恢复农副产品集市75处。

  1992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加快湖南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集贸市场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像抓生产那样抓市场,要像抓重点建设那样抓市场建设。

  从1978年到1995年底,全省工商部门用于市场建设投资达15亿元,建成156个集贸市场,建设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全省集贸市场数达到3870个,彻底改变了没有市场或者以马路为市的局面,让广大城乡百姓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灿烂阳光。

  管市场:工商部门勠力同心

  监管集贸市场,是工商部门当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1981年1月21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的布告》;1982年8月7日,省政府发布《湖南省城市和农村集贸市场管理试行办法》;1994年,省人民政府出台《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这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全省集贸市场管理提供了遵循。全省工商系统通过开展百日竞赛、文明市场评选、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等行动,有力促进了集贸市场的健康发展,全省涌现出了长沙高桥市场、株洲芦淞市场、湘潭布市等一大批享誉全省、全国的文明市场。

  1987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岳阳巴陵大桥集贸市场;1989年3月6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正视察常德武陵区龙港巷市场;1991年9月,时任省委书记熊清泉、省长陈邦柱视察凤凰县腊尔山农贸市场;1993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视察怀化中心市场。

  工商部门付出的辛勤汗水得到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1995年,国务院出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所办市场尽快脱钩的意见》,全省工商系统服从大局、积极响应、全面推进“管办脱钩”,将自办的156个市场与联办的3714个集贸市场移交给地方政府。至1999年底,“管办脱钩”改革顺利完成,工商部门实现“既建市场又管市场”向“专司市场监管职责”的华丽转身,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工商部门不辱使命

  改革开放40年,工商部门经历了监管领域由低端到高端、监管理念由落后到先进、监管手段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但无论是监管集贸市场还是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以及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无论是监管有形市场还是无形市场,湖南工商部门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执着前行,坚持做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坚强卫士。

  ——切实加强对集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监管。

  翻开省工商局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记》,我们能够看到全省工商系统在市场监管上的清晰脉络。

  早在1981年1月,省政府就发布《关于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的布告》,各地工商部门把市场监管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1995年,全省工商系统集中力量开展元旦、春节市场整顿,严厉打击短斤少两、掺杂使假、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自此,节日市场整顿成为全省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常态。

  我们看到,全省工商部门坚持加强集贸市场监管,紧盯短斤少两、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及因物资短缺、价格双轨滋生的投机倒把行为,集中发力,有效维护了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的繁荣有序;坚持加强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监管,紧盯粮食市场、成品油市场、农资市场、汽车拼装市场以及其他各类市场,严防死守、专项整治,监管触角延伸到了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工商干部的身影活跃在三湘四水。截至2000年底,全省工商系统累计查处短斤少两、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8万余起。

  ——切实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随着时代发展,工商部门的角色定位更加精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成了工商部门监管的重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务院印发《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全省工商系统顺势而为,打响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持久战。省工商局每年都部署“红盾风暴”、“飓风行动”、“雷霆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让企图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制假售假者闻风丧胆!2001年以来,全省工商系统累计查处制假售假案件30多万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800多个,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值3亿多元。其中,食品安全是工商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截至2013年正式将食品监管职能划转食药监部门,全省工商系统共计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3950件,工商部门用绝对的忠诚守护着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道道安全防线。

  ——切实加强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

  网络商品交易市场是科技水平、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检验器。工商部门合时而为、应时而动,全力当好网络市场的“清道夫”。2013年,全省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平台顺利开通;2015年,省、市两级设立网络监管机构;2017年7月11日,湖南省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启动。全省网络商品交易市场主体驶入健康发展“快车道”,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达到68.27万户。全省工商系统共计查处网络市场主体违法案件775件。湖南电商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省城长沙形成了以快乐购、御泥坊、友阿云商、步步高云猴为代表的移动电商产业集群,长沙成为全国10个“网络交易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之一。2017年,株洲市工商局联合杭州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国首创网络交易监管易地协作机制,化解网络侵权难题,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风起云涌的市场上,傲然挺立着湖南工商干部不倦的身影!

  在行政执法中树立权威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工商部门坚守的底线。40年来,全省工商系统以执法树立权威,以执法维护公平,以执法伸张正义。如果说监管是和风细雨,那么严查各种违规违法案件就是骤雨暴风,彰显了工商部门矢志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坚定决心。

  ——以打击投机倒把为重点,全力维护经济转型时期的市场秩序。

  工商部门恢复建制之初,职能定位为“四管一打”,之后扩充到“六管一打”。在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时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国门初开,物资短缺,人心浮躁,走私贩私、以次充好、哄抬物价、强买强卖……有形市场上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问题屡屡泛起。为此,1981年1月,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的布告》,当年全省工商系统查处投机倒把案件1.472万起,罚没款977.58万元。1985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省工商局颁布《湖南省打击投机倒把试行办法》。接着,1987年,国务院颁发《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工商部门据此果断出击,毫不手软,以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关切,确保了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秩序。随着时代的发展,投机倒把成为历史,相关法律法规也随之废止。

  ——以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为重点,矢志维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正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始层出不穷。对此,全省工商系统周密部署,全力打好歼灭战。

  大力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行的诸多法律法规中,如果一定要梳理出最有影响力的几部法律,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无疑是其中之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施行,让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商业贿赂、行业垄断等新型违法犯罪行为无处藏身。截至2018年6月,全省工商系统累计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400多件,案值2亿多元;累计查处假冒仿冒不正当竞争案件18600件,案值近10亿元;累计查处供电、供水、供气、保险、银行、通讯、医院等公用企业限制竞争案件580起,案值3亿元;累计查处其他不正当竞争案件71万件,案值150万元。

  严厉查处传销违法行为。传销是经济领域的“毒瘤”。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以来,和制假售假一样,成为政府关注、老百姓怨恨的“痛点”。对此,全省工商系统坚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局出台《传销管理办法》,省工商局对全省5家外商投资企业单层次传销的分公司依法进行严格审批登记和规范,拉开了全省打击传销的序幕。

  2005年,国务院颁布《禁止传销条例》,工商部门打击传销再发力,端窝点、抓头目、遣散传销人员。与此同时,扎实开展无传销社区、无传销乡镇、无传销校园创建活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截至2018年6月,全省工商系统累计捣毁传销窝点27000多个,劝返、遣散传销人员29万多人次,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000余人。

  大力加强合同监管。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加强合同监管是工商部门最早确立的职能之一。1987年7月,省工商局推行经济合同派出仲裁庭办法,由县级工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按照经济区域,向工商所派出仲裁机构。当年底,全省共设立经济合同派出仲裁庭150个。1988年5月,省工商局出台《关于确认无效经济合同和查处利用经济合同违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1990年1月1日起,省工商局在全省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实施,合同监管的步履更加铿锵有力,各类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的意识明显增强。期间,全省工商系统共检查各类经济合同20余万份,合同金额200多亿元;查处合同违法行为21余万起,合同金额2亿多元。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是全省工商系统延伸合同管理的有效举措。1985年1月,湖南首次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活动。1987年6月,省政府出台《湖南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评选办法》。之后,省市工商部门除了定期组织评选省级、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还积极申报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目前,全省共有145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140家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湘籍企业诚信度、知名度明显提高。

  扎实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专项行动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震慑,也是工商部门执法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自2001年国务院部署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以来,全省工商系统每年都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仅2013年,就集中开展了重要商品监管、红盾护农行动、打击传销行动、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商标侵权、治理商业贿赂、整治虚假广告、整治“霸王条款”、整治无照经营、整治烟草市场等十大亮剑行动,累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3004件,案值4.77亿元。

  ——以建设法治工商为重点,加强法制建设,为行政执法保驾护航。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重要的执法部门,加强法制建设至关重要。查阅省工商局《大事记》就可发现,自1982年省工商局出台《湖南省广告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来,全省工商系统始终把法制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截至2018年8月,出台规范性文件、代省政府起草地方法规累计达到64件。特别是2001年以来,随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不断加大,以法治工商建设为重点的法制工作跃上新的台阶,省工商局每年都有规范性文件出台。2006年,省工商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并将该年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年。法制工作的加强,为工商部门全面履行职能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

  在服务发展中彰显作为

  2014年10月14日,湖南舞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左明玲从永州市工商局领到了全省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2015年9月21日,省工商局副局长阳芳华颁发全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张加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标志着全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

  这一个个“第一”,不断刷新工商部门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新成就、新高度。

  40年来,全省工商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每年都出台服务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如省工商局2001年4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印发《关于立足工商职能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富民强省的意见》、2009年2月省政府转发省工商局《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条措施》等,全心全意服务经济发展,用辛勤汗水为湖南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全力助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1979年3月,国务院首次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40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完成了从“拾遗补缺”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伟大历史变迁。三湘大地更是燃起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热潮。从1983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一次个体劳动者先进代表座谈会、出台第一个《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到1984年省政府第一次召开全省个体劳动者先进表彰大会,再到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2018年2月省政府印发《湖南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史无前例的决心和力度破除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壁垒、扫除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障碍。而其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方,无不凝结着工商部门的责任担当、真情付出。

  据统计,1979年12月,全省核准登记城乡个体工商户仅有1315户,到2018年6月已达271.12万户;到2018年6月,全省已有私营企业695335户。远大集团、三一重工、迅达科技、艾华集团等一大批湘籍私企享誉全国乃至全球。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达59.4%,比1978年提高55.3个百分点。

  千方百计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把好市场准入关,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登记管理,是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的每一次腾飞和变革,都和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如此,国有企业改制同样是如此。1980年,省工商局启动对全民所有制和村镇集体所有制施工企业的全面普查登记,作出资质审查,颁发营业执照;1981年,全面铺开对商业性企业的登记发照工作;1982年,《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全省工商部门依法对国营集体企业进行核准登记,核发许可证或营业执照;1983年,对全省国营集体企业实行年度检验制度。从此,全省工商系统以严把市场准入关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为己任,并为之不懈努力。

  40年来,全省工商系统通过开办服务大厅、开辟绿色通道、减少行政审批、免收管理费直至免收注册登记费、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措施、建立“三为三联”工商联络员制度等举措,全方位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57.27万户,其中内资企业763859户、外资企业826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9392户。

  外资企业的多寡直接反映一个地方的对外开放水平。40年来,省工商局积极作为,为全省的开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2年4月3日,我省首家外商投资企业——粤湘强丰有限公司经省工商局转呈国家工商局批准成立落户长沙。1988年6月,国家工商局授权省工商局负责全省范围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1992年,岳阳市工商局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的地级工商局,之后,其他市州相继增设外资企业管理机构并先后争取到核准登记权。2011年5月17日,省工商局颁发首批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我省外商投资企业又增添了新的类型。全省工商系统为外资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生长,为湖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07年8月,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湖南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成立,专业合作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让过去“单打独斗”的农民从此有了主心骨,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商标品牌是质量经济的标志。无数个品牌的成长见证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其中,工商部门矢志推行商标品牌战略功不可没。

  1979年,国家工商总局恢复商标统一注册,商标注册管理就成了工商部门40年来始终不变的职能。是年12月,省工商局对获得“湖南省优质产品”称号而又使用注册商标的22种产品,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随着1983年《商标法》的颁布实施,商标注册管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1992年,省工商局联合省消费者协会等多家单位举办了首届“湖南省著名商标消费者评选活动”,推选出50个湖南省著名商标,全面铺开了湖南省著名商标的评选。2002年,国家工商总局开展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工作。湘籍品牌白沙、梦洁成为湖南省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3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入推进实施商标战略大会,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商标工作的意见》;2011年,省政府转发省工商局《关于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商标品牌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2016年9月,长沙市工商局获批全国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试点城市,长沙成为全国13个地方商标窗口受理城市。此后,国家工商总局进一步将商标申请受理窗口下移。目前,全省已启用市州商标受理窗口14个,商标受理业务实现全省14个市州全覆盖。

  40年来,全省工商系统一手抓品牌培育,一手抓品牌保护,扎实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动。2011年以来,累计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6.7万件,案值35989万元。辛勤汗水换来可喜成效。截至2018年6月,全省有效注册商标突破32万件,拥有量全国排名第十二,中部六省第二;地理标志商标128件,拥有量全国排名第十,中部省份第二;马德里国家商标注册量419件,新申请量、注册量分别在全国排名第八和第十;驰名商标总数405件,拥有量居中西部省份第一。湖南广电、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9件品牌跻身中国品牌500强。

  积极扶持广告业发展。广告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业的发展壮大映衬着整个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些年来,全省工商系统努力作为,切实担负起了扶持、规范广告业发展的重任。一方面,加强广告导向监管。在早年省市县成立广告机构基础上,2010年,省工商局专门成立广告监测中心,构建全省广告监测平台,完善了对传统媒体、户外广告、互联网广告检测体系建设,实现了对省内167家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常态化监测;对虚假违法广告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商系统共查办虚假违法广告案件5463件,全省虚假违法广告大幅下降,有效维护了广告市场秩序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狠抓广告产业发展。全省构建了“一核三园五基地”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17年底,全省广告经营额达284.29亿元,占全省GDP的0.8%;共有广告经营主体66211户,广告从业人员459352人。

  全力清理无照经营。无照经营是对有序市场经济的破坏。全省工商系统把清理无照经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早在1990年1月,省工商局就组织展开了大规模的查处无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2003年3月,省工商局以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全省部署了为期两个月的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红盾飓风”行动,全省共清查出无照经营97244户,其中取缔9377户,补办执照64383户,处罚15771户。此后,“清无”就像一场场风暴,荡涤着市场中的“尘埃”,打造了湖湘大地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真心为社会各界送温暖。提到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个私协会是绕不开的话题。几十年来,省、市、县三级组织依照自身职能,加强对广大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教育管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服务发展的道路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1年8月,全省第一个个体劳动者组织——凤凰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1984年10月,在湖南省个体劳动者首届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湖南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委员会,湖南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同时宣告成立。此后,相继成立的各级个协组织常年坚持送政策、送文化,帮融资、帮维权,如雨露春风滋润着、温暖着千千万万个体私营业主的心。2009年4-5月,省工商局、省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春暖三湘”系列活动和“湖南省工商企业2009年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40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截至目前,全省工商系统和各级个私协会共组织招聘会1500多场次,帮助100多万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为个体私营业主维权2万多起,个协组织的真心、真情有力支撑了广大个体私营企业主坚定前行的信心。

  立足职能极力化解融资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工商部门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积极与金融部门对接,引导个体私营企业进行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所有权质押,为破解融资难题贡献了工商智慧和力量。2008年10月,省工商局牵头制定《湖南省股权出质登记实施办法》和《湖南省股权质押融资意见》,至年底,办理股权出质登记60宗,登记出质股权28.99亿元,帮助企业融资85.57亿元。紧接着,2009年8月,省工商局牵头举行第二届银企融资洽谈签约会,全省14个市州169家企业与工商银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融资金额达55.76亿元。

  生机盎然、开放崛起的湖南留下了工商干部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在消费维权中赢得地位

  改革开放40年,是全民法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40年,是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40年。40年来,全省工商系统为之作出了不懈努力。

  回望工商部门维护消费者权益之路,我们发现,可以2000年全省开通12315投诉热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界,前20年是以贯彻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重点,各级消委组织充分运用调解、仲裁手段,全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后20年着力构建大消保格局,充分运用行政执法职能,坚决打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显然,随着职能的强化,工商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力度越来越大,工商部门在社会各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消委维权尽心竭力。1991年,省、市、县三级消费者委员会(协会)相继成立,如果说此前的维权工作还是分散的,那么从此之后,就迈入了正规化、专业化轨道。每年,各级消委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消法》宣传活动,经常性开展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评选,开展行业评议,积极组织消费纠纷调解、仲裁。据不完全统计,自三级消委成立以来,累计调处消费者投诉逾100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亿元。消委,成了消费者信得过的“娘家”。

  消保维权永不停步。2000年,全省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正式开通,并顺利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之后,省、市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县级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成立,以行政执法为职责的省、市、县三级消保机构设立,大消保格局正式建成。完善的维权网络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更坚实的保证。一方面,从机制、制度层面加强保护。扎实开展消费维权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场、进农村、进景区“五进”活动,在乡镇设立消费维权站点;建立经营者质量自律制度、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重要商品协议准入制度、不合格商品召回制度、商品质量销售责任制度,省工商局专门为市州工商局配备了检测车,为基层工商所配备了检测箱,切实加强了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测。另一方面,加大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的查办力度。2000年以来,全省消保机构累计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45600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3800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9亿元。

  一面面锦旗、一块块牌匾纷纷送到了工商干部手中,那是消费者对工商部门消费维权工作最好的褒奖。

  在改革创新中开拓进取

  回顾40年来的湖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是永不褪色的时代主题。正是有了一项又一项改革,正是有了持之以恒的创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更加主动,湖南工商这艘航船才能破浪前行。

  创新监管方法。回顾40年来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我们能够看到一条因时而变的清晰路径。从最初的对集贸市场的驻场式静态管理到后来的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动态巡查;从阳光收费到创建“五无”监管区,实施网格化监管;从传统的收费管理到2008年9月取消“两费”后的执法监管;从过去的突击性检查到商事制度改革后的“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每一个监管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都关乎公平、效率,都关乎工商部门的地位、形象,全省工商系统始终持之以恒,稳妥推进。

  加强信用监管是创新监管方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十余年来,工商部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省企业信息管理局,建立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湖南信用网,整合全省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提升行政效能,服务社会,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营造社会诚信氛围,监管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3年4月16日,省工商局发布《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关于公开市场主体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将2012年9月1日到2013年1月31日期间,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办的888件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产生的888条市场主体违法行为记录予以公开,为全国首次公开市场主体违法行为记录。2018年7月26日,我省首批13661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标志着信用监管发挥了巨大作用。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加强综合监管,是强化监管执法力度的有效措施。2018年1月19日提请省政府出台《湖南省市场监管办法》,推进了市场监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18年8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工商局牵头起草的《全面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通知》,全省全面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督。

  改进服务方式。40年来,全省工商系统一直致力于服务方式的改进,2014年开始的商事制度改革无疑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是在过去多次审批制度改革基础上推出的最大利好政策。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企业年检改年报、取消验资报告、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直至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一系列举措,犹如一缕缕强劲的东风,有力地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体迎来了井喷式增长,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统计表明,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市场主体连续4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注册资本总额连续4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18年1-11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2.38万户,注册资本总额9776.67亿,同比分别增长15.13%, 26.02%,其中新登记企业16.63万户,注册资本8899.94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4.31万户,注册资本693.75亿元,到11月底,期末实有市场主体386.88万户,实有资本总额75587.48亿,同比分别增长19.87%,18.83%。

  顺应体制改革。40年来,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1995年,国务院调整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全省10个省辖市的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改为市工商局直属分局。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在部分大中城市实行市以下工商行政管理垂直管理试点的通知,湘潭市工商局实行了市管县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1998年,根据国务院[1998]41号文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了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市、州工商局为省工商局直属机构,县市工商局为市州工商局直属机构。201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48号),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局由垂直管理,改为以地方管理为主。2015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检行政管理体制的意见》,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由省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各市州工商局业务上接受省工商局指导。

  无论面对何种管理体制改革,全省工商系统始终决心坚定,以大局为重,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强基固本中提升形象

  如果有人问,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工商系统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所有工商干部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自身建设。是的,40年来,特别是垂直管理期间,工商部门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队伍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恢复建制之初,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下达给湖南省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事业编制是4300人;1996年,中央编办、人事部、国家工商局进行工商所核编,核定湖南省工商系统的基层行政编是1.1万个。又经过几年的发展,至2002年省以下工商部门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全省干部职工3万余人。经过2011年的食品监管职能划转、人员分流,全省工商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7万人。这是一条足以证明工商部门不断发展壮大的轨迹。简单的人数增加的背后,是工商部门责任的加重。勇于担当的湖南工商干部始终不辱使命,奋力前行。

  干部素质不断提升。40年来,全省工商系统始终注重加强队伍建设。牢牢牵住班子建设这个“牛鼻子”,突出政治站位,锤炼政治品格,靠过硬的班子带队伍;牢牢抓住履职尽责这个根本,加强政治教育、业务培训,评选表彰执法监管能手,千方百计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牢牢扣住作风建设这个“风向标”,聘请行风监督员,挖掘推介系统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40年间,先后有200多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30多个集体被评为省部级先进单位,省工商局获评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在21.18万平方公里的湖湘大地,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途上,处处可见耀眼的红盾,处处可见可敬可亲可爱的工商人。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省工商局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向基层倾斜的指导方针,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仅垂直管理期间,省工商局就累计投入1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新建了省局机关和8个市州工商局、83个县级工商局、351个工商所的办公楼,集中采购配发办公执法车辆995台、检测车辆28台、办公电脑2500多台、其他办公设备4.5万多件,建成了“纵贯五级、横联三网”的信息网络系统,建成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市场主体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开通了省局视频会议系统和省、市、县“12315”的三级联网指挥系统,湖南工商行政管理网成为了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为提高工作效能、树立良好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147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3.39万亿元;2017年,全省投资3.13万亿元、消费1.49万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555倍、271倍;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达59.4%,比1978年提高55.3个百分点。这一连串骄人的数字,饱含着6700多万湖湘儿女的辛勤汗水,同样饱含着27000名工商人的艰苦努力。出色的湖南答卷中,有工商行政管理的精彩篇章。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站在改革开放40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首全省工商系统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的脚步将更加铿锵有力,我们的成绩将更加灿烂辉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