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习惯,背后更是浓浓的亲情。尽管路途遥远,一票难求,仍然挡不住很多人回家的脚步。
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有真正地回到了家里,过年才有意义。但近年来,反向过年成了新的潮流趋势,不少父母在年前就踏上前往孩子家的路途。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团圆到一块,幸福才更有温度。
2019年的春节刚拉开大幕,反向过年就已热潮登场。刷屏朋友圈的《啥是佩奇》短片,落脚地不是子女回家,而是接老父亲进城。山东淄博火车站,70岁的夫妻带着60斤面粉赶往在杭州的儿子家过年。反向过年在春运篇章里,成为一种新生活模板。
因为工作,因为生子,因为需要父母的助力,或是因父母已经渐渐老去,回家已经不是单方面远行。年轻人不回乡,由老人到子女工作城市过年,称为反向过年。反向过年在近几年兴起,2019年,这个趋势比往年更普及。中国铁路公司给出数据,据统计,近4年来,铁路方面的高峰反方向客流每年增长9%左右。聚焦湖南,跨省出行热门返乡线路中,广州—衡阳位列前十。
搜寻记忆只为做出地道点心让儿子尝尝
每年春节,外出务工人群像候鸟一样,回家迁徙。但随着种种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团圆之地不在家乡,也可以是别处。迁徙不再是子女,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家奔向子女所在的城市,把子女的新家,当作新春的生活坐标。
2019年,你会选择怎样的过节方式?你是如多年前一样,挤在人群中,奔向父母,还是让父母穿过人潮,他们背着家乡的大小行李,坐上你家的沙发?在春运的返乡大潮里,我们找到几对准备反向过年的父母,他们或是第一次在春节出行,或是习惯一年一次的迁徙。对他们而言,奔波不是辛苦,团圆即为幸福。
40岁的王秀根将迎来他人生的第一次反向过年。1月25日,他将从江苏无锡赶回老家芜湖,在家待10天,陪着70岁的父母过完大年三十。然后,在大年初一,他和妻子将马不停蹄地赶往合肥高铁站,抢票去湖南永州。5小时后,他们将见到四个月未见的儿子,这是坐上长途列车最终的意义。
2018年9月15日,18岁的儿子王宇峰进了永州武警支队。王秀根始终觉得孩子太小了,放心不下。2019年1月初,儿子打来电话,问两人来不来部队过年?考虑到家中还有70岁的老父母,王秀根决定在家吃完年夜饭后,大年初一出发去永州。
芜湖距永州有1200公里,开车需要15个小时。妻子吴文会不会开车,担心丈夫一个人撑不住。两人转为抢高铁票,先从芜湖转车到合肥,再从合肥高铁站坐车至永州。这场新年旅程,耗时耗力,对王秀根和妻子都是第一次。在永州待两天后,他们又将沿着原路线,再花费近一天时间返回老家。舟车劳顿实在辛苦,但想到可以见到儿子,两人都有了更多力气。
王秀根和妻子不断从自己的记忆里,抓取经验,希望可以搜刮更多小零食,带给儿子。母亲吴文会想好,回家后先买几斤糯米,揉成团,裹上肉末和猪肠,上笼屉蒸熟,分别做成米团和米肠。父亲王秀根更倾向于做芜湖糕点,“类似糯米状的年糕,材料也是大米,但做出来,只薄薄一层,米白色,吃起来微甜,儿子喜欢吃”。
距离见面虽然还有十多天,但他们已经做起了准备。第一次反向过年,必定会耗时耗力,不过这一切都洋溢着幸福。
接年迈的父母来长过年成了新习俗
48岁的邹远已在长沙定居15年。4年前,父母开始来长过年。在此之前,邹远都会带着妻女包车回湘潭,像所有的归家人一样,带着一路风尘,在家歇脚。转变是从2015年开始,当年11月,妻子廖静的父母相继离世。2016年,邹远的母亲患癌症,所幸手术成功,治愈出院。经历这些事情后,邹远总觉得,父母亲失去了一半的精力。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过年的方式转变,甚至家庭结构都随之改变。
在孙女登登的记忆里,爷爷曾经是春节的主角。每年回湘潭,他都承包家里的年夜饭,做黄焖豆腐鳜鱼、腊味合蒸、梅菜扣肉、糯米丸子……奶奶在打下手之余,会自制大量辣椒酱,把辣椒洗净、剁碎,然后下锅炒,淋上酱油,出锅装瓶。
2016年之前的春节,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会围在火炉边看春晚。守岁至零点,爷爷会再下厨,端出一盘年糕排骨来打打牙祭。
2016年后,这种过节模式悄然变化。在春节前20天,邹远会开车去湘潭,把老人接到长沙。春节的聚餐也变得简单而直接,妻子廖静会在一个月前,预定好餐馆里的年夜饭和接客人用的宾馆。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这份情,始终不变。
潇湘晨报记者 马慧 实习生 雷蕾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