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曹俭: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意义及国外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曹俭 编辑:唐盈 2019-01-09 16:29:48
时刻新闻
—分享—

图为美丽春华镇的渡槽与蔬菜基地。长沙晚报通讯员 宁静 摄

  生态循环农业,又名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通俗的说就是指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在2006年、2007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1号文件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的目标与任务,这无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开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的研究,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更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又长期存在着经济增长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现象,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一条新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

  一、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农业生产条件薄弱。据统计,中国的山地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但可利用土地的比率较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且耕地总体质量较低,耕地面积因自然环境变化及人为因素正在逐年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集约化程度低。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同样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人力劳作、传统耕种习惯和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大规模机械的应用和集约化的经营程度还远远不够,农业的生产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二十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但却并未将环境保护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农村和农田周围大量工矿企业的乱排乱放,以及农民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都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致使土壤土地肥力退化,水体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等。

  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质量较低。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显示,到2007年初,我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其中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2%。而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加剧,一些农村重要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在农村务农的大多是老弱妇幼,从而使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进一步降低。

  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农业进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农业实践和农业研究的结合,在全社会范围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动农业领域向着更加协调和科学的方向发展。让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成为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进程,使农业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够有效推动和谐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历来是人们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发展后果,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单一追求高产出、采用高投入的不顾生态环境后果的不可持续模式。而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是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措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够有效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现如今,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出地下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农业中,农产品产出以后即可投入市场或者消费,但是不符合其标准的产品即成为了农业垃圾,既无产值而言,也污染环境。而生态循环农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沼气在农村的广泛利用,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等,其系统内形成了一种高效联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这些系统既可减少化肥能源的投入,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样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国外案例

  物质再利用模式:日本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油菜生产。一方面,油菜籽利用后遗留的油渣可以通过堆肥或饲料化处理得到优质的有机肥料或饲料;另一方面,回收废弃食用油,再加工处理成生物燃油。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有效促进了资源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减少了外部资源投入和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了资源合理循环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模式:以色列节水农业。为了保持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的持续稳定,以色列的循环农业突出体现为完善的节水农业体系。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技术在以色列普遍使用,80%以上的农田灌溉应用滴灌,l0%为微喷,5%为移动喷灌,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式。成效最大的是农业滴灌技术:一是水可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比喷灌节水20%;二是在坡度较大的耕地应用滴灌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三是经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比淡水含盐浓度高)用于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碱化。滴灌技术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和节省肥料30%以上,而且有利于循环利用废污水。为开辟水源,以色列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和循环使用的投入。以色列规划农业灌溉全部使用污水再处理后的循环水,目前,已将80%的城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占农业用水的20%。经处理后的污水除用于农业灌溉外,还重输回蓄水层。

  生态产业园模式循环农业的尺度有部门、区域、社会3个层次:部门层次主要指以一个企业或一个农户为循环单元;社会层次意味着“循环型农村”;区域尺度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集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园内包含若干个中小企业和农户的生态产业园,菲律宾玛雅农场是一个成功的生态产业园典范。玛雅农场最初只是一个面粉厂,面粉厂产生大量麸皮,为了不浪费麸皮,建立了养殖场和鱼塘;为了增加收入,又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对畜产品和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农场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畜禽粪肥污染、循环利用加工厂的废弃物,农场建立起十几个沼气车间,每天生产沼气十几万立方米,能满足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的能源。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用来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下一次循环。玛雅农场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充分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四、借鉴国外经验找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路径

  完善农村土地政策,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及土地流转的文件精神,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的关系,深化、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发证后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加强纠纷调解体系建设。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认证体系建设。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仅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农业生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较多,但上升到法律层面的较少,且规定过于抽象,缺乏法律强制力、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财政政策方面,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机械的研究和推广,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农业发展;通过物价补贴、财政贴息、亏损补贴等方式加大对生态农业生产者的补贴力度,调动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因此,为发展壮大生态农业,我国必须要加大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

  培育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竞争能力。我国的农业经营模式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其优势就是产业灵活,可以及时调整产业的机构,及时应对市场变化,但其缺点就是集约化不足和商品率低下。因此,我们要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让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从而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本文作者曹俭,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生态文化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成员。原文为第四届绿色发展论坛优秀征文获奖作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