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光明日报:公益广告引爆情感话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祥 编辑:redcloud 2018-12-14 15:42:48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公益广告引爆情感话题

  网络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日趋多元,所接收的信息量普遍过载,公益广告作品如何能从众多信息之中脱颖而出,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泰国的一则公益广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人印象深刻:面对乞讨母女、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很多人选择视而不见,而男主人公却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们。诚然,每天做几件好事,他不一定会变富有,但是他得到了金钱买不到的情感满足,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温暖。当脏兮兮的乞讨女孩变成衣着整洁的小学生出现,主人公脸上露出了笑容,“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也会变得更幸福”的理念就植入了观众的心间。

  在商业广告占主导的今天,摒弃功利色彩的公益广告如一缕清风,带给人们启迪与思考的同时,也为广告传播赋予了新的含义。这种文艺形式旨在通过艺术化的手法传播公序良俗,提升国民素质。往浅了说,就是要改变人们的某些行为方式、传递文明信息;往深了说,要传播正能量,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国民思想精神境界的提升等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公益广告创作陷入了表现手法套路刻板、呈现内容不接地气的窠臼,导致受众一说起公益广告,脑海中浮现的多为说教意味浓厚的画面和表达过于直白的口号。公益广告的宣传对象是人,所以其创作应“食人间烟火”,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呈现老百姓的心理状态与人生诉求。多点人情味儿,多接些地气,才能使作品在养眼的同时更润心,给观者以润物细无声般的文明熏陶和精神滋养,在更广泛的受众范围内引起心理共鸣。

  公益广告篇幅短小精悍,往往无法呈现复杂内容。要在短时间内激发受众的兴奋点,使他们在欣赏广告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获得巨大的情感冲击,从而更好地接受广告推广的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对创作者的艺术智慧和理论功底提出了很高要求。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元素的综合运用,增强广告故事对受众的感染力。英国公益广告《从今天起保护你的眼睛》选取母亲的视角进行呈现。她数十年不变,关注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自己的视线却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变得模糊直到失明。作品将母亲对儿子的情感和观众对自己母亲的情感叠加起来,产生了隽永的思想力量,令广告“呼吁大众关注早期黄斑部病变”的理念入脑入心。还有国产公益广告《妈妈的心跳》采取悬疑的表现手法,让不同人轮流安抚啼哭的婴儿,但都没成功,直到一个中年男人将孩子揽入怀中,孩子瞬间安静了——原来男人在数月前接受了婴儿母亲的心脏移植。作品告诉我们,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牵挂,即使换了一种方法,也还在延续。广告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呼吁器官捐赠,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情感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假如公益广告能对情感元素使用得当,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任何言语词汇,就能表达出丰富内涵,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近两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公益广告的作用,社会力量参与制作的力度越来越大,再加上民间高手的集思广益,各种平台的扶持鼓励,给国产电视公益广告创作注入了活力。从弘扬孝道的《给妈妈洗脚》,到呼吁关爱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打包》,再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筷子》,这几部接地气而不俗气、有内涵而不矫情的作品获得了业界肯定和观众喜爱,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公益广告创作的巨大潜力。家国情怀、绿色梦想、文明中国、扶贫安邦……公益广告有丰饶的题材富矿等着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该多从普通人的角度去寻找创意,多从身边发生的事情中去发现素材,对人物细腻刻画,对场景实地调研,对故事反复推敲,以创作更多专业而有诚意的公益广告作品,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作者:胡祥,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