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企业解困,是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如何对症下药,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局,让金融更好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本期观察版刊发几位专家的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编 者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人民观察)
胡金焱
搬走一些民营企业遇到的“融资的高山”,不能仅满足于解决短期问题,而应着眼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形成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了“融资的高山”,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也有我国经济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产生的内在压力,还有金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搬走民营企业“融资的高山”,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短期问题,也不能“运动式”降低融资门槛,而应着眼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助力民营经济扩大市场空间、实现绿色发展、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融资可得性,努力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民营经济扩大市场空间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2018年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78.5%。这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同时,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观念转变等也会倒逼企业改善供给、转型发展,助推民营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发展消费金融,用金融活水化解供需矛盾,把远期购买力转化为即期购买力,把潜在消费者转化为现实消费者,打破消费市场的时间、空间壁垒,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具体而言,一是通过金融机构自建平台或与电商合作建设平台,充分挖掘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消费品供给深度融合。二是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服务门槛更低、更便捷的智能信贷,持续扩大数据来源和使用维度,深度发现客户需求规律,努力实现精准营销、精准服务、精准管理。三是建立涵盖动态分析、外部评估、专家决策、智能演算在内的风险识别预警体系,加强对贷前、贷中、贷后道德风险、技术风险、合规风险、岗位风险的全流程控制,建立覆盖贷款回收、资产转让、贷款追偿的不良资产全链条处置机制。
发展绿色金融,推动民营经济绿色发展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现实背景下,企业必须增加环保投入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条件下,众多企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也有部分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这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在微观市场层面的表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市场自然出清的结果。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民营经济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绿色发展中寻找商机、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
推动民营经济实现绿色发展,金融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绿色融资服务。融资渠道不畅是民营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应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拓宽绿色项目融资渠道,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着力破解资产抵押、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梗阻问题;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在信息发现和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优势,引导各方面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当好社会资本和绿色产业之间的桥梁。二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大短板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还不健全。应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加强绿色金融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信用评级标准建设,细化完善实施手段和配套措施,健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根据绿色发展要求改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发展科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但也要看到,很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还不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较少,面临转型升级困难。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由于一些民营企业自身风险防控、公司治理、人才储备较为薄弱,在当前较为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推进科技创新的难度很大,迫切需要金融及时介入、提供支持。一是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相较于传统信贷融资,风险投资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上具有先天优势。应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天使投资等,鼓励其深度参与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努力为风险投资机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其增加可用资金规模、拓宽中长期资金来源,提高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二是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一些中小型民营科技创新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创新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模式,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功能,为民营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三是发挥好科创板融资功能。习近平同志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提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为民营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提供了新平台。可以结合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的特征优化设计科创板,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作出差别化安排,增强其包容性和适应性。
发展普惠金融,提高民营经济融资可得性
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民营经济中,有很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们具有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重要功能,在为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应得到更多帮扶。
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应坚守普惠金融的情怀,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的融资可得性。一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改进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发放效率。二是加快中小型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国际经验表明,中小型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方面更有优势。应在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其建立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切实发挥其在信息搜集、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三是建立差别化监管和内部激励机制。一般而言,金融机构在提供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时会面临风险与成本较高等问题。可以通过安排专项激励费用、绩效考核倾斜等方式,对发展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予以激励。同时,完善监管制度,提高普惠金融不良贷款容忍度,优化授信尽职免责办法,让基层信贷人员放下思想包袱,形成愿贷、敢贷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NextPage]
综合施策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何德旭
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出台和落实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深化融资供给侧改革和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下功夫。
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具有三个突出的结构性特征:一是流动性资金需求大于投资性资金需求;二是技术升级资金需求大于产能扩张资金需求;三是融资扩张需求强烈,但投资需求受到市场预期和企业成本偏高的抑制。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出台和落实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深化融资供给侧改革和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下功夫。
深化融资供给侧改革,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深化融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结构性特征,通过适当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形成政策合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一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保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等市场主体地位。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信贷业务和内部考核等方面不应有任何所有制歧视。二是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在银行贷款、企业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是将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纳入宏观审慎评估,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发挥信贷主渠道功能,提高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可得性。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获得融资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出于强化风险管理的需要,容易对经营稳定性较弱、信用风险较大的民营企业采取“断贷、抽贷、压贷”措施。对此,要在市场纪律和政策支持上统筹施策,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尤其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优化流程、缩短链条、降低成本,坚持市场化定价原则,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完善尽职免责机制,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还要充分利用流动性管理、信用支持担保工具和差异化监管等手段,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一方面,发挥好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以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契机,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功能,发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基础功能和担保增信作用,加强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私募债等融资工具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发挥好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适度加快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节奏,抓住科创板设立和注册制改革的机遇,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对出现股票质押融资风险特别是面临平仓的民营企业,在不强行平仓的基础上,“一户一策”评估风险、制定方案,采取补充抵质押品等增信方式,稳妥化解其流动性风险。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需要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实现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让民营企业家安心谋发展。只有民营企业增强投资意愿、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质量,才能实现融资供给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高度契合,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步伐才能更加稳健。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政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这说明,我们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因此,必须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在放宽市场准入、完善产权制度、防止市场垄断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把握好去产能、去杠杆政策实施的节奏和力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应更多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去杠杆,处理好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与强监管、稳增长之间的平衡。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实质上就是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应着力增强政策含金量,深化增值税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偏高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让企业切实享受到减负政策带来的好处。对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纳税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税收帮扶措施,帮助其实现更好发展。进一步落实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收入免征增值税等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落实和完善企业境外所得税综合抵免政策,减轻“走出去”企业的税收负担。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NextPage]
以深化改革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局(大家手笔)
刘 俏
习近平同志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宣示了党中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近一段时间,成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各类地方政府专项基金、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等一系列旨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相继出台,有效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从长期看,要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认识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推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其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很多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商业模式较为单一、可用作担保和抵押的资产不多、经营风险较大,难以达到银行的信贷审核标准。同时,由于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常常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双方建立信任的成本较高。比如,很多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过程中需要承担担保和评估等第三方服务费用,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刚性兑付、软预算约束等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风险溢价不能得到合理估值,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不能准确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金融资产风险水平,导致迟迟不能形成市场化的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给风险资产定价的“锚”。这不仅降低了投资效率、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挤出效应”,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一些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问题。比如,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过于追求规模扩张,而对价值创造和投资收益率关注不够,造成企业负债过高。这样的企业自然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一些民营企业滥用股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并投资于非主营业务,尽管也会获得短期收益,但严重损害了企业长远发展。这样的企业自然也难以继续得到来自金融体系的融资资金。
明确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主要成因,民营企业融资困局的化解之道也就清楚了。
首先,在近期,可以出台有效举措,为民营企业注入流动性,帮助其修复资产负债表、缓解经营困境。要注意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和专业化方式推动政策落地实施,优先支持基本面良好、只是流动性出现问题的民营企业,不搞“一刀切”或“撒胡椒面”,坚持正向激励,谨防道德风险。
其次,民营企业融资困局的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相关,其长远解决之道不能仅局限在金融体系之内。目前,金融风险积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投资收益率偏低。从长远来看,既能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局、又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可行办法是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进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经济的投资效率。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追求价值创造,寻找新的增长动能。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使金融市场能够准确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和金融资产风险水平。这对于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局具有根本性意义。要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打破刚性兑付,硬化预算约束,消除不当干预对金融市场造成的扭曲,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第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强化资本市场识别、培育优质上市公司的功能。改革企业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并坚决执行退市制度;适时推出公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盘活各类存量经营性不动产,降低企业财务杠杆,化解信贷市场期限错配和高杠杆风险。此外,还要丰富资本市场工具,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创造条件。
第五,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支持民营资本、外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通过强化市场竞争来提升金融中介效率、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发展多元金融业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推进金融体系与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新兴科技深度融合,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完善征信机制,降低银企间建立信任的成本,进而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