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11月22日讯(记者 聂千川 郭力嘉)“株洲市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理念,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日,湖南省株洲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系列之株洲市交通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株洲市交通事业发展历程和成就。
四十年来,株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株洲抢抓历史机遇,全力以赴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株洲境内建成一大批公路、桥梁等交通项目,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建成外联内通、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1978年,株洲市有京广、浙赣、湘黔三条国家干线铁路和醴浏、醴茶两条地方铁路,形成“两纵一横”铁路网络,铁路里程356公里。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大提速”后,浙赣、湘黔铁路合并为沪昆铁路,随后相继新建4条铁路,形成“四纵三横”铁路网络(四纵:京广铁路、京广高铁、醴茶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三横:沪昆铁路、沪昆高铁、吉衡铁路),实现“县县区区通铁路”。铁路里程601公里,是1978年的1.69倍。
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市加快公路建设步伐。高速公路从无到有。1994年,全省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莲易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株洲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通过多年建设,株洲形成了“四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2公里。2017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997公里,公路等级率达到98%,高级路面公路占90.4%,分别是1978年的4.59倍、3.08倍和5.58倍。
2017年,株洲市通用机场正式建成,株洲航空业实现了零的突破。2017年底,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6.42亿元,业务收入9.34亿元,其中快递业务量6270.53万件,快递业务收入51871.9万元。
四十年来,株洲交通运输业发展空前繁荣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株洲运输市场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焕发出强劲的活力,汽车逐步取代了人、畜力车运输,水路运输实现了轮船拖带化,港口装卸实现了机械化,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业不断壮大,呈现出勃勃生机。
1978年,铁路客运量380.33万人。2017年底,铁路客运量1030万人,是1978年2.7倍。
此外,客货运输装备不断升级,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快速发展,已基本实现道路运输“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2017年底,全市共有营业性客货运输机动车19029辆,是1978年的4.8倍,等级客货运站77个;全市现有客运班线458条,乡镇班车覆盖率和行政村通车覆盖率全部达到100%。2017年,株洲市共完成道路客运量6194.6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2465.68万人公里,道路货运量17211.3万吨、货运周转量1856272.17万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6.23、56.8、12.8、329.5倍。
2017年底,全市水路货运量844.39万吨,货运周转量218770.6万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4倍和17倍。
城市公交跻身全国前列。1978年,城区公交营运车辆仅85台。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市全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深化公交行业领域改革,至目前,城区公交营运车辆1089台,营运线路77条,线路总长度1089.31公里。多项创新措施让株洲公交行业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被誉为“株洲模式”。
四十年来,株洲交通行政管理日趋规范
改革开放40年来,株洲交通运输行业加强法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业管理,“依法治交”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行业管理不断规范化、科学化。
历经多次改革,株洲市“大交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智能信息化技术在株洲市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交通运输智能化程度全省领先。株洲先后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试点城市”、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实现船舶AIS监控网络全覆盖的城市、省内首个开通“掌上公交”的城市。建设运营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示范线。全面实现“交通一卡通”。
株洲首推交通、公安联合执法;首创行政许可无偿全程代理制;首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首建运政处罚申诉制;首倡第一次轻微违法不处罚。交通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化,审批项目由41项精减到保留市本级16项,下放调整25项。同时,着力推行交通行政执法“四统一”“三基三化”工作。株洲市地方海事局凿石海事处被评为交通运输部“三基三化”建设试点单位。2014年,株洲市交通运输局获“全国文明单位”“省文明标兵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