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承接产业转移,培育自己的“金凤凰”

来源:红网 作者:文峰 编辑:唐盈 2018-11-21 15:05:07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开放体系完善、区域协同联动、行政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明显的承接产业新格局,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地。

  可以说,这意味着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又增添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平台。最直接的现实意义,是必将对全省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

  于内陆省份而言,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开放意识。没有开放何来进步,而开放就必须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早在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就有过殷切寄语:“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湖南顺应时代潮流,坚定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必由之路。

  今日之示范区已形成良好发展优势。从内部要素看,一方面,它地处我国中西部与东部沿海交汇的前沿地带,位于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结合区域。加上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港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的形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这区域存在特殊的人力资源,一大批企业老板、熟练技工,有着强烈的回乡创业意愿。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南通过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建成标准厂房3800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型企业6000多家,其中大部分就来自于湘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用活有为“老乡”资源,实际上解决了“有柴烧不开水”的问题,这发展模式既有“含金量”,也有“含情量”。

  再从大环境看,湖南产业基础的夯实、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旧动能的接续与转换,为示范区提供了蓄势赶超的可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协同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让“过渡带”“结合部”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重点战场之一便是过去发展比较落后的湘西和湘南地区。

  过去,人们谈及发展,总会讲“靠海靠边”的区位优势。其实,每个地区的区位优势都独一无二,每个地区的发展都可以独辟蹊径。这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发展,势必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地处内陆的湖南,只有更加积极主动地把东部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经验、技术产业优势与长江经济带的资源禀赋、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扬长避短,抢占发展制高点。这就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发展,借助产业转移升级,把别人腾笼换出来的“鸟”,培育成自己的“金凤凰”。只有立足各自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开动脑筋,顺势而为,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才是按规律办事,才能收获预期发展实效。

  当然,方案定了,还得看落实。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在“迎”得来,“接”得了,“安”得住上凝聚智慧和汗水。其中关键就是要牵住“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只有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确保方案的发展目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路是闯出来的,有些发展梦想的实现必然具有开天辟地的属性。朝着收获的季节进军,有机会,有奋斗,有合力,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汇聚,发展构想,总会像树芽一样遇春则绽放。

  文/文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