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苗绣+高铁,铺就“非遗技艺脱贫路”

来源:红网 作者:陆煜炜 编辑:司马清 2018-11-09 15:49:0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提出五周年之际,近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工业大学、花垣县人民政府、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共建的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十八洞村正式揭牌。(中新网湖南新闻11月3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的贺信中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确定的庄严目标。”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需要全社会上下齐心,此次政、企、学、农四家强强联合,利用高铁这张名片的传播效应和吸睛功能,与鲜艳明快的苗绣大胆结合,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花垣县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中段,湘黔渝交界处,人称“湘楚西南门户”“一脚踏三省”,自古以来便有“百里苗乡”之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正是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提出的“精准扶贫”重要工作指示。5年后的今天,“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正式揭牌,这种“央企+政府+高校+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将形成一条完整的苗绣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十八洞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苗绣的传承也能得到保护和发扬。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湘西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经济发展落后,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很多年轻的苗族人因为苗绣的费时费力放弃了坚守,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去大城市寻找一线生机。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还有日渐残破凋敝的苗家村寨。长此以往,这种“背井离乡”的打工潮会渐渐淡化当地人对苗绣的继承与发展,这对于苗绣这一民族瑰宝来说是不幸的。让技艺传承,让文化流传,如何寻找一条既能求得经济解放又能继承非遗技艺的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让苗绣‘搭乘’中国高铁走出大山,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苗家妇女在家里就能创收增收,可谓小针线做出了大买卖。”这一次“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湘西苗绣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大胆将高铁主题融于苗绣产品,继承的同时又有扬弃,赋予湘西苗绣新的文化内蕴。这种新兴的合作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赋予了现代新意,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现实需要,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潇湘神韵。相辅相成之下,中国高铁借助苗绣这种独特的表现技艺可以在国外打开新的市场,十八洞村的村民也能因为苗绣的“走出去”增加经济收入,迈出致富脱贫、精准扶贫的发展之路。

  湘西大地,古老的歌谣代代相传。中国版图,崭新的高铁驰骋万里。十八洞村的成功尝试,这种“非遗+高铁”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最终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脱贫攻坚之路虽困难重重,但全面小安康的道路上,谁也不能落下。

  文/陆煜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