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龚卫国 唐垲嵛 怀化报道
他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普通退伍军人。他大胆改变种植葡萄的传统模式,尝试避雨栽培技术喜获成功,并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走上致富之路。他就是芷江侗族自治县大树坳乡大树坳村主任、芷江国强特色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祖国。
“是什么让他又回到了家乡呢?就是那一山又一山的‘山果’——高山刺葡萄,就是那一双又一双渴望脱贫致富的父老乡亲的眼睛!”胡祖国说,2014年他放弃了在北京的职务,毅然回到家乡带头发展家乡的高山刺葡萄。
为了“山果”更优
2014年,胡祖国刚回到家乡,他父亲种植的10亩葡萄产量达到6万斤,客商来收购价格却只有6毛钱一斤,除去成本几乎没有利润,白忙活了一年。“当时看到父亲无奈的眼神,和母亲每年担心葡萄卖不出的唠叨,我的心情也很沉重。”从那一刻开始,胡祖国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大树坳的高山葡萄提质改造,只有质量起来了,才有好的价格,有了好的价格,才能提高种植户的收入。
2015年6月,胡祖国牵头成立了芷江国强特色水果专业合作社,帮农户销售葡萄。当年11月,他便带领合作社成员代表四处学习考察,其中,怀化黄岩的高山刺葡萄避雨栽培示范园令他印象深刻。“最让我感触的是,同样的葡萄,外观完全不一样。特别是价格让我更加羡慕,那时我们的零售价是1.2元,他的零售价是每斤10元,销售还供不应求,这更让我坚定了大树坳高山葡萄提质改良的决心。”
考察回来以后,胡祖国在大树坳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合作社成员率先做了16亩的高山刺葡萄避雨栽培示范园,搭建了100多个钢架棚,使得高山葡萄避雨栽培新技术在大树坳落地生根。并吸纳了全乡181户贫困户入股及种植高山葡萄。三年来,合作社里的17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为了“山果”更甜
“葡萄不怕干旱怕雨水,一旦雨水过多就容易得霜霉病,得了这个病很麻烦,会导致葡萄树大面积死或大量减产,避雨栽培新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胡祖国说,采用避雨技术栽培的大树坳高山葡萄具有无公害,糖度高,果型饱满,果粉多,挂果时间长,鲜果销售时间长等特点。
2016年中秋前后,胡祖国的避雨栽培高山葡萄成熟了,商机也随之而来了。“当时,一家当地酒厂的采购商来到大树坳希望以每斤3元的价格全部收购我们的葡萄,但考虑到要打开市场,为以后销售做好铺垫,我们就没有同意,他们生气了,可我却笑了,老百姓也乐了……”
第一年试种的避雨栽培高山刺葡萄销到了邵阳、黔阳、长株潭地区,反响相当不错。2016年底,在县扶贫办、县农业局的大力扶持下,大树坳全乡提质改造了400亩葡萄园,全部实行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由胡祖国的合作社牵头,对农户进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栽培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渠道销售,打造芷江大树坳高山刺葡萄品牌。
“2017年7月,我们向通标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申请了避雨栽培刺葡萄SGS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该检测结果显示,采用避雨栽培的大树坳高山葡萄200多项农药残留指标全部合格,真正达到无公害葡萄的标准。”胡祖国说,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有了这个权威检测,果农们销售起葡萄也更有了底气。
2017年,避雨栽培的200万斤的高山刺葡萄以2.5元/斤的批发价格销售一空,产值达到500万元。该乡石竹坪村的田连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通过政府小额贴息贷款将自家的12亩葡萄园全部装上了避雨大棚,8万斤葡萄纯收入8万余元,当年就还清了贷款。截至目前,198名社员已全部受益。
为了“甜果”更多
“今年我们乡首届高山刺葡萄丰旅游节成功举办后,葡萄节举办前刺葡萄棚外批发价0.96元/斤,棚内批发价1.5元/斤。葡萄节后全乡刺葡萄的批发价棚外刺葡萄批发价1.6元/斤,棚内批发价2.5元/斤,给全乡葡萄种植户增加收益。”已摘掉“贫困帽”的村民龙启林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芷江大树坳全乡有2万亩葡萄,年产量6000多万斤;而实现避雨栽培的仅400亩。下一步,胡祖国打算对'芷江高山刺葡萄'进行商标注册,创立品牌,创建高山葡萄避雨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标准。通过品牌带动效应发展高山葡萄避雨栽培技术,争取五年之内在全乡发展8000亩避雨栽培的高山葡萄,以他的创业路带动老百姓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