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北京10月17日讯(记者 李慧 摄影 陈杰)今年10月17日,迎来了第5个全国“扶贫日”暨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至1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了“决胜2020-脱贫攻坚展”,湖南湘西花垣十八洞村获邀作为精准扶贫典型参展。
十八洞村展区以“精准扶贫首倡地”为主题,共分为4个篇章,从“昔日山村贫困记忆”说起,到“精准扶贫在此启航”,全面展现“今日苗家的幸福生活”,最后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为结章。用图文、图表、视频等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精准扶贫提出以来,湖南十八洞村的脱贫成果。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牵挂,来到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战略。“精准扶贫”在十八洞启航,十八洞村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找准“贫根”到开出“良方”,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从“脱贫”到“既脱贫又脱单”,如今十八洞村的苗家生活美成了一幅画。十八洞村的脱贫中经历了什么,又有哪些值得被记忆的历史性时刻?十八洞村的脱贫带给全国人民什么样的启示?
第一幅画:昔日山村贫困记忆
十八洞村平均海拔700米,属高山岩溶地貌,为纯苗族居住区,辖梨子、当戎、飞虫、竹子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共240户946人,耕地面积817亩。
贫困度深、贫困面广。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滞后,“三留守”人员多,全村42.6%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心散,“等、靠、要”思想严重。单身汉多,到2013年底,全村未婚大龄男青年有38人。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是1668元,而全国平均收入水平为8872元。
第二幅画:“精准扶贫”在此启航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他充满深情地说:“我这次到湘西来,主要是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总书记的到来,犹如一缕春风,给苗寨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至此,精准扶贫在湖南大地展开,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做到了“精”“准”发力。
精准派人。花垣县委选派懂扶贫、作风硬的党员干部到十八洞村开展驻村帮扶,同时精准选好带头人。
精准识贫。通过户主申请、群众评议、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七步法”来制定识贫标准和程序。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533人。
精准施策。根据致贫原因,结对帮扶责任人为每个贫困家庭“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开设道德讲堂,每年评选表彰“自主脱贫”典型激发内生动力,推行“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精准培训提技能。
精准扶产业。按照“四跟四走”思路,组建农旅等8个专业合作社,十八洞村变成了旅游村,苗家“长龙宴”等受到游客青睐。靠水吃水,步步高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十八洞村山泉水厂”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投产,已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创收80多万元。十八洞村与苗汉子合作社“联姻”共建的1000亩精品猕猴桃基地,让贫困户由村民变“股民”。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一系列产业措施让十八洞变富了。
不仅村民富了,村里更是美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搞特殊化,但是不能没有变化”的指示,采取“统一规划、保持原貌、节俭实用、协调美观”原则,积极推进“六到户”和“五改”工程,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青瓦、青石板路、泥巴墙,让人记得起乡愁。
第三幅画:今日苗家幸福生活
挥汗脱贫不畏苦,春华秋实应有时。过去的五年,十八洞村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方略,下足绣花功夫,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湖南第一批脱贫“摘帽”村,25名大龄青年成功脱单,人居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2017年达到10180元,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56.8%降至1.37%,村集体经济从空白到2017年的53.68万元,2016年底实现率先脱贫出列。
通过开展“相约十八洞,牵手奔小康”活动,截至目前,十八洞村已有25名大龄青年成功脱单。44岁的男青年施六金在婚礼上激动地说:“现在,我脱贫又脱单了。谢谢习总书记,谢谢共产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
精准扶贫风起十八洞,让十八洞展了新貌,换了新装。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
第四幅画: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今天的十八洞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心怀感恩,满怀豪情,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和基层党建“升级版”,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起点,新征程,十八洞村制定了2018-2035年村庄规划图,未来,期待在乡村振兴领域敲出十八洞的符号。
精准扶贫让十八洞村发生了山乡巨变,从十八洞村的成功经验,有着这样的脱贫启示:
一是紧扣“精准”魂——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扶贫方略。
二是除去“软骨”病——必须建强村支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三是苦练“造血”功——必须找准本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注重产业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
四是打好“组合”拳——必须坚持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五是走稳“特色”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村庄治理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原生态风貌风情,打造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