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潘爱华:北大教授的“家国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王石磊 吴祥淼 编辑:王津 2018-10-16 09:40:58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21日,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顺利开工。图为开工活动现场。 黄俊 摄

7月21日,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顺利开工。图为奠基培土仪式。 黄俊 摄

  红网时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吴祥淼 怀化报道

  国庆长假期间,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里工程渣土车来回穿梭,工人在紧张施工,呈现在眼前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7月21日,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通道县北大未名大健康产业示范区项目作为省级重点产业项目正式启动。该县用2个多月时间,抢抓晴好天气,为园区完成236亩办公厂房建设用地的土地平整。

  鸟择良木而栖,通道何以引得北大未名这只凤凰来?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潘爱华博士说,通道95%为山水,是典型的绿水青山,在传统经济模式下,这却成为贫穷的代名词。在生物经济模式下,通过大力发展生物经济产业,就能将这块绿水青山转

  化成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山银山”。北大未名倡导的生物经济不仅为“两山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实现“两山论”提供“未名方案”。

  乡情会上表心愿

  潘爱华,湖南通道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博士。1992年,潘爱华与陈章良博士一起,凭借40万元的创业资金和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创办了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1995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生物经济”的概念。荣获2015年度伯里克利国际奖,以表彰他对新医药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运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创立的生物经济学理论。潘爱华是荣获伯里克利国际奖的第一位中国人及第一位亚洲人。

  潘爱华骨子里充满“家国情怀”。20多年来,他带领着未名人始终在探寻世界经济发展创新之路、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探寻人类和平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三大梦想”,即创立全新的生物经济体系;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中国人的“吃药”问题。

  “我是一个有侗族、苗族、汉族三个基因的个体,决定了自己朴实、好客、真诚个性。”潘爱华说,他从大学到硕士再到博士,是从通道到长沙再到北京的心路和拼搏历程,无论飞多远,取得多少成就,总是有个挥之不去的“乡愁”。忘不了通道的青山绿水,忘不了老乡的油茶、腌鱼腌肉、香醇苦酒,忘不了悠扬的哆耶和山歌。

  2015年,得知皇都要重修盘寨鼓楼,潘爱华决定全力支持,出资66.6万元重建占地121平方米、高33米11层,以母亲名字梁系凤命名的“盘寨系凤楼”。 潘爱华曾随父母在皇都度过了10年快乐的童年,幼年时常在盘寨鼓楼学习、玩耍。农业学大寨时期,盘寨鼓楼因生产需要拆毁。

  “皇都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最牵挂的乡愁,没有这里父老乡亲的养育,我这么一个山里的孩子是不可能走出大山,登上全国最高学府讲台,担纲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董事长。”2017年大年初二,“盘寨系凤楼”揭牌落成,潘爱华这样对乡亲们说。如今,我取得了些成就,要懂得知恩图报。今后,我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建设,只要需要,我会义不容辞。

  春节前夕,通道县委、县政府举办“讲家乡话、谈家乡事、谋家乡业”乡情座谈会,邀请全国各地通道籍企业家为家乡建设把脉献策,回乡投资兴业。县委书记印宇鹰专门邀请了回乡探亲的潘爱华参加。

  会上,潘爱华介绍了未名集团已在全国多地建有产业基地。如在安徽合肥半汤,建设有世界最大生物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在河北保定,建设有世界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在河北北戴河,建设有联合国亚太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

  “既然已建了那么多的产业基地,欢迎你回家乡也建一个产业基地。”印宇鹰提出“蓄谋已久”的想法,通道欢迎你回家投资兴业,乡亲们需要你带上产业脱贫致富的航船。

  “为家乡做贡献是我最大的愿望!”潘爱华深情地说,多年前怀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外出求学,如愿走出通道;如今,有信心、有决心建设好家乡,发展好家乡,让家乡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用生物经济的理论在家乡进行实践,再创“神奇通道”。

  潘爱华的愿望和印宇鹰的初衷在氛围融洽的乡情座谈会上“一拍即合”, 北大未名集团和通道将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

  行动上的魄力

  有了合作的意向,重在抓落实的魄力。

  2017年,印宇鹰更加忙碌起来。先后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北上,到北大未名集团总部和各地产业基地考察、洽谈合作细节。

  潘爱华也派出集团骨干精英,多次到通道实地考察论证规划,沟通完善合作项目。

  “印书记对与北大未名集团签订的《通道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投资合作协议》条款亲自审核,一字一句亲自圈阅。”县经科商粮局负责人说,在起草投资合作协议过程中,印宇鹰几次当起了“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2018年1月14日,潘爱华期待已久的愿望达成。通道与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签署《通道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乡村振兴、产业、康养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大健康产业“新城”,再现“神奇通道”。

  协议议定,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将依据通道现有自然条件和资源,制订全域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在通道工业集中区建设未名科技园;在双江镇琵琶村和芋头村一线建设未名公社----琵琶村乡村振兴计划;以陇城镇、坪坦乡和双江镇侗情旅游风情线为载体建设国际慢病康复协作示范区;以万佛山镇龙底漂流旅游区为载体建设森林康养示范区等。示范区项目由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将对通道文化旅游、医药健康、生物农业等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该示范区总投资约100亿元,核心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人民币。

  “北大未名将目光投向通道,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重大战略举措。”说起这次合作的深意,潘爱华目光如炬、侃侃而谈,将北大未名致力于中国乡村振兴的战略构想与家国情怀详细道出。

  潘爱华说,北大未名对山区的青睐有加,全都是基于对中国发展的思考与判断,现在正在做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那就是用生物经济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提供“未名方案”。

  服务上的给力

  潘爱华回乡投资发展科技、康养、旅游产业,提出“旅游神奇通道,路过山水桂林”的发展定位思路,鼓舞了通道侗乡人民摆脱贫困,奋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通道未名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先期启动的项目包括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和正冲水库旅游度假区。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的修规、详规已通过通道县规委会评审,拟布局3条抗体药生产线、1条胰岛素生产线及化学药生产线。正冲水库旅游度假区严格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的发展方针,初步完成了轮回天宫、天堂部落、绝壁飞流、山水实景剧院、论坛中心等康养旅游产品设计。

  除园区内的236亩办公厂房用地完成土地平整外,以黄柏正冲水库周边4100亩作为一期项目规划用地需要征地拆迁。规划区内共涉及黄柏村300余户农户征地拆迁,其中70户需要集中安置。

  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成立了以黄柏片区项目指挥部,从住建、国土、公安等部门抽调10余名精兵强将负责征地拆迁工作。为确保按时交地,指挥部倒排时间表,把工作任务明确到人。同时,对征地拆迁工作实行一日一调度,统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抢抓进度,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取消国庆节假期,每天到黄柏村开展征拆工作。”通道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柏片区项目指挥部指挥长龙国建介绍,指挥部还专门设立了食堂,把吃饭的时间节省出来,随时应对征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目前,已有100余户农户签定征地拆迁协议。住建、交通、自来水、电力等部门已经完成园区水、电、路、气、排污管网和配套基础设施的设计勘测工作。

  “做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职责所在。”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说,当前正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大健康产业示范区项目落户通道,正逢其时。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轻装上阵。

  站在通道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工地上,潘爱华踌躇满志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道作为有着广泛旅游资源的全国生态示范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未名集团在通道定能再创新的神奇。我们正在做着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光荣而极其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通道将成为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全国样板,同时也将是中国乡村振兴的“未名样板”。

  说到通道,潘爱华似乎总有说不尽的话,这既是出于他对通道这块神奇土地的无比深情,更是出于他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高度认同。

  链接:近年来,通道县委、县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惠政策,通过举办“讲家乡话、谈家乡事、谋家乡业”等各类乡情招商会,大力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湘商回归工程,鼓励回归湘商独资或联合多家企业投资旅游文化、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健康养老、医疗教育、现代农业、食品加工、设备制造等产业或服务业。同时,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优化项目审批程序,规范部门执法行为,提供服务要素保障。今年,该县引进3家企业回乡投资兴业,协议引资101.4亿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