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创新驱动·有色潇湘】“融”中求新打通资源共享通道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罗斌辉 编辑:刘威成 2018-10-14 19:17:5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罗斌辉 长沙报道

  从突出强化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出台,到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出台完善;从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到“军转民、民参军”隆隆日上。

  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无疑为作为军工建设重要基础原材料的有色金属,开启一扇新大门。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产业,正面临融合发展的大好良机。我们要立足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实际,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融中求新,以活促合,着力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勇掷地有声。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工作。

  牵住创新“牛鼻子”

  2018年9月,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硬集团”)又迎来一大喜讯。

  在工信部关于《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公示中,株硬集团成功申报5个产品目录,填补了国内新材料空白。

  成功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四字。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156 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株硬集团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被称为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

  “随着改革开放坚定推进,公司顺势提出以‘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管理改革’三驾马车一起发力。”株硬副总经理徐涛表示,不断的技术改造,使株硬的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得到不断提高,硬质合金的产量和规模在全球独占鳌头。

  广东某公路施工现场,株硬集团新推出的铣刨齿产品用在下游客户铣刨机上,150个铣刨齿刨铣水泥路面15000个立方,现场比国外某知名品牌多铣刨1000个立方。

  而该产品仅是株硬集团产业链中的一个“小不点”。

  在硬质合金产品中,株硬集团既有细到仅有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真身的“小精怪”;也有超过300多公斤的“大家伙”,钢铁在它面前如同“面团”。还有在配合在大国重器瞬间咬碎坚硬岩石的”牙齿”。

  它们能“上天入海”“钻山打洞”,在神舟飞船、核潜艇上、开拓隧道都能看到其身影。

  孔钻削硬质合金棒材市场需求量日益剧增,但该产品的部分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部分硬质合金知名公司手中,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型材合金事业部联合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深孔钻削硬质合金棒材系列化产品,打破了国外对该领域的技术封锁,将外国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该产品及配套技术被列入2017年度湖南省工业领域“百项重点新产品推进计划”,为推动我国硬质合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向中高端作出了重要贡献。

  收获不止于此,型材合金事业取得多项国家专利认可;在3C领域,工具棒紧跟市场发展,开发了适用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等加工的多种材质。高性能钛合金加工硬质合金棒材的研发克服了钛合金加工过程中热导率低、弹性模量低、化学亲和性高、易加工硬化的技术难题,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今年6月份为止 ,株硬集团授权专利达到1216项。4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今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018年,公司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优秀重点实验室。

  创新不止,捷报频传。

  从建厂时的500吨设计产能,到如今5000吨以上;从单一的切削刀片,延伸到硬质合金全领域……株硬集团一大批拳头产品在各行各业各显神通,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

  闯出海外“新路子”

  走进长沙天心区暮云工业园的顶立科技生产车间,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机器怪兽“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正在运行。

  就是这项技术,打破了欧美长期垄断高端钨粉还原设备市场局面。

  多管还原炉是硬质合金、钨钼材料、电子工业制取难熔金属粉末的关键设备。

  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改造大潮中,中国曾引进德国某公司14管还原炉,解决了“无”的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引进设备无法满足新工艺需求。

  “八五”期间,大型硬质合金企业成功研制出15管还原炉,满足了难熔金属粉末还原工艺的基本需求,但仍存在“产量低,产品合格率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装备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无人化”对生产设备提出新要求;“钨、钼等有色金属价格低迷、竞争压力加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顶立科技)以自身多年先进粉末冶金装备研制开发和生产制造经验为基础,联合国内知名自动化控制生产企业,结合粉末还原工艺,开发出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

  顶立科技董事长戴煜介绍,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多管还原炉能耗高、操作繁重、产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难题。

  自创立之初,公司一直不断跟进世界同行先进水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逐渐成为湖南有色金属产业中的一匹黑马,闯出海外“新路子”。

  时至今日,顶立已累计获得专利2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40余项,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

  连续式有机固废高效热解环保处置成套装备,全自动化处理操作更简单,电子废弃物裂解完全,生产运行过程中余热利用设计合理,降低了运行成本。

  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热工装备领域的空白,例如系列球型铸造WC生产设备、硬质合金压力烧结炉、硬质合金烧结淬火一体炉、无舟带式连续还原炉、粉末冶金烧结硬化炉等,其性价比远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在今年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由顶立科技牵头完成的“W-Cu、W-Ni-Fe和超细晶WC-Co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项目组制备出了结构和性能可控的WC-Co纳米级复合粉,自主研制了大型化、规模化、智能化成套装备,可实现高性能钨基材料的短流程、绿色节能规模化生产。不仅替代进口,还出口至美、俄、德等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3亿元。

  凭借着多项研究成果,如今顶立科技获得源源不断的海内外订单。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一大批有色金属产业高地正在崛起,军民融合发展蓝图已经绘就……

  如何实施是关键。

  “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唐勇表示,要聚焦“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瞄准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精准发力,重点支持湖南稀土院军用特种稀土材料基础研发条件建设项目,打造国家重稀土材料研制基地。

  湖南正在加快与中南大学共建有色金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组建湖南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积极引导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唐勇说,既要推进基础设施的“硬融通”,也要推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软融通”。鼓励民企参与军品研制和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并积极探索新型投融资模式,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