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刘道忠:富硒蔬菜从山旮旯卖到迪拜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向宏鑫 2018-09-29 08:50:46
时刻新闻
—分享—

农场车间内,工人在分拣蔬菜。

刘道忠在检查蔬菜包装情况。

  相关链接:【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能人回乡,带领这个小山村家家户户住联排别墅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永州 报道

  进入9月份,永州新田县龙泉镇东升村的蔬菜基地里,菜薹、芥蓝菜等叶菜大量上市,采摘后,直接进入不远处的东升农场车间,分拣、贴签、打包后,7个小时就能出现在香港市民的餐桌,有些还漂洋过海卖到日本、迪拜等地。

  通过发展蔬菜产业,东升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腰包也一天天鼓起来。

  发生这一切,党支部书记刘道忠功不可没。

  小山村蔬菜闯国际市场

  刘道忠生于上世纪60年代,贫穷是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但他不甘于就这样穷一辈子。15岁那年,抱着饱餐几顿腊肉的朴素想法,刘道忠揣着家里仅有的10块钱,瞒着家人偷偷南下广东。

  闭塞的交通,拮据的经济状况,让家人对他的不辞而别束手无措,只能幻想着有一天他自己突然出现在家门口。

  多年后,刘道忠真的回来了。只是这次回来后,他就没再打算离开。

  “广东那边村里都通了水泥路,住起来舒服,老家连条进村的公路都没有”。看到家乡的落后面貌,刘道忠感慨万千。

  将东莞的电子厂交给弟弟妹妹打理,刘道忠带着辛苦赚来的全部财产——几十万元,准备在老家大干一场。

  那时候,很多村民靠养猪补贴家用,刘道忠就搞起了养殖。可经验不足加上市场行情波动,没多长时间就让他把多年的积蓄赔了个精光。

  从小经历艰苦磨难的刘道忠不甘心就此收手。他仔细观察发现,村民家家户户种了不少蔬菜,但销路不好,卖不起价格,于是将村里零散种植的蔬菜回收,贩运到广州,让朋友帮忙找销路。

  没想到,就这样一个不经意之举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东升村地处秀峰山南麓、金陵水库坝下,田地属于沙性土质,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种出的蔬菜脆甜无渣,菜质鲜嫩,更以富硒被人称道,在广州市场备受欢迎。

  市场销路打开,村民们零散的种植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000年,刘道忠牵头成立秀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附近7个村的5000多亩菜地,实现了规模经营。不久后,东升农场成立。

  一次偶然机会,打入广州市场的新田蔬菜又征服了一位香港老板。

  “有多少我要多少。”新田蔬菜顺利进入香港市场,有些还转道打入日本、迪拜等国际市场。

  蹚出乡村致富“密码”

  东升村位于新田县金陵水库下游,4个自然村合并而来,其中有不少水库移民,人多地少,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如今随着村里蔬菜种植产业的兴旺,东升村找到了致富“密码”,矛盾纠纷自然消解。

  刘道忠分享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有一对父子曾一度存有误会。儿子要盖新房子,其老父亲拿了20万给予支持,这让儿子惊讶不已,怎么会有这么多钱?父子俩的关系从此变得更为和睦。

  彭金冬,曾是村里的困难户,与父母兄弟十几口人挤在一套老房子里。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家里的老人小孩无暇顾及。

  如今,他将家里的农田流转给东升农场,有一笔土地收益,本人在农场做事,从一个普工做到了冷藏仓库保管,收入也从每月一千多元涨到了四五千元。现在夫妻两人在农场上班,每月纯收入超过了6000元,家里还起了新房子,彻底摆脱了贫困。

  讲起自己的经历,彭金冬很是感慨。在东升村,像彭金冬一样类似的村民还有很多,在外打工回流的村民也渐渐多起来。

  在东升村,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可获得每年500元/亩的固定收入,同时又可以通过用工培训返聘进入公司从事蔬菜生产,农场工人全部聘用附近村的村民,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人通过在农场做事,每个月也能拿到两千多元收入。

  至今,东升农场已吸纳了600多劳动力,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70多人。

  “随着市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将扩大到2万亩,带动更多人致富。”对未来东升村的发展,刘道忠心里已经谋划好了一条产业振兴之道。

  走在东升村街头巷尾,提起刘道忠,村民无不交口称赞,越来越有奔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