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冯刚 岳阳报道
你经历过没有广告的年代吗?广告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面貌、行业沉浮和百姓悲欢。
在长达几十年的生活里,人们的生活有买有卖,就是没有广告,电视上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中场休息时,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小烟灰缸点着烟写着“场内休息”。1979年1月,电视上出现几名年轻人提着药酒看望长辈,欢声笑语,很多观众以为这是一条新闻,随后,这款药酒在上海所有商店都卖脱销了,这是新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
“磨剪子耶,戗菜刀。”巷井小街里面的叫卖是广告,“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电视上的营销这也是广告,无孔不入的广告,有生意也有温情,有机会也有陷阱,我们爱它、厌它、逃避它、依赖它……我们改变了广告,而广告也改变了世界。
灯箱开创岳阳广告业“弃暗投明”新时代
灯箱,曾是岳阳街头最醒目的广告,无论是副食批发店还是夜宵店前,都会在门前竖一块灯箱为自己“广而告之”。
“1997年以前,岳阳的广告形式还很简单,做个长方形立体铁框架,蒙一块白色防水布,用红色或蓝色粘性胶纸剪几个字贴上去,箱式广告牌就宣告完成;如果是夜间使用,只需将箱内安装日光灯即可。因此,它有了个特别形象的名字——灯箱。”岳阳市广告协会会长冷建明说。
灯箱的出现,让岳阳的广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可以让市民更清晰的找到目的地。90年代,它的身影曾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几乎每家大小商店门前都安装或摆放着灯箱。
“以前,我们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灯箱安装在店子门口。”曾在梅溪桥副食品批发市场经营副食批发的李奶奶说,灯箱广告一般都标有店名、联系电话和地址,让店铺显得更为规范,同时也可以方便顾客找到自己。
灯箱广告虽然简单粗放,却是岳阳城开放的信号。
灯箱广告的出现迅速风靡整个岳阳城,除梅溪桥副食品批发市场外,无论是形成片区的夜宵店、洗车行等门前,还是单家独户的门面前都会有灯箱的“身影”,异军突起的灯箱广告开创了岳阳广告业“弃暗投明”新时代。
“灯箱让门前的广告亮起来了,虽然形式仍然很单一,但也是广告形式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岳阳市工商局广告科科长方旭说,改革开放40年间,岳阳经历了从单调的“无创意时代”到各种广告形式“层出不穷”的转变。
广告迅猛发展背后印证飞速发展的城市
“敲谷糖咯!”随着叫卖者的一声吆喝,瞬间打破了周边的寂静,孩子们雀跃着,纷纷拿出积攒下的牙膏皮去换取一小块甘甜的谷糖。
“改革开放之初,岳阳经济相对贫乏,这种在中华民族或许延续了几千年的叫卖声在当时是最普及的广告。”今年74岁的李奶奶打趣着说。当时,还有一种广告形式就是在硬纸板上写几个大字,便成了广告牌。
直到20世纪80年代,广告业随着个体经营户的增多而逐渐得以发展。当时,南天大厦出现了第一块充满新奇感的巨型平面广告与灯箱广告配合使用的亮彩广告牌,这让岳阳广告逐渐有了更多表现形式。
1999年,岳阳市汽车站楼顶制作了第一块巨型户外平面广告牌,面积达224平方米,此牌改变了岳阳以往文字单一、单色的表现形式。从此,岳阳的广告形式不断创新表现形式,使岳阳的广告市场可谓流光溢彩,百花争艳。
与此同时,岳阳广告市场也出现过非法广告、劣质广告等,2004年初,岳阳市对广告市场加大整治力度和加大提质改造,使广告市场逐步走向健康有序发展。近十年来,各类广告精彩纷呈,报纸、电视、电影、电脑、手机、街道、车站等广告载体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广泛与便利,可以多渠道、更快捷地寻找到自己所需。
岳阳广告最初接近“0成本”的硬纸板广告和百余元的灯箱在城市中几乎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更专业的数字时代广告产业的各种广告新模式;广告公司也从高度分散与高度弱小转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无论是广告公司,还是被宣传单位,投入资金和当初均不可同日而语。
全市去年广告企业5000户,经营额5个亿。经济越发达,广告越活跃。广告迅猛发展的背后,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岳阳。
岳阳经开区成功获批湖南省广告(特色)产业园
如今,广告早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得以集中体现,深刻改变了岳阳广告产业的生存形态和竞争格局。
今年,岳阳经开区成功获批了湖南省广告特色产业园。岳阳市工商局局长许平亚介绍,通过产业园,力争到2020年,园区广告市场主体达到300家以上,广告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到2025年,园区广告市场主体达到500家以上,广告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洞庭湖地区及长江中游地区的现代文化体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