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出版齐发力,文化湘军再出发。连日来,湖南主流媒体接连发声,就进一步做强做优广电和出版湘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评论。这里面的传递了很重要的信号--湖南向建设更高水准的“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发出了进军令。如何提高广电和出版湘军的竞争力?如何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如何让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光彩?诸如此类问题,在这些系列评论中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
比如,“晨风”在《让精品力作闪亮湖南的文化星空》中,对当前广电和出版湘军朝着更辉煌的方向再出发所面临的问题,连续用六个“是不是”展开冷静思考,深刻剖析创作心态、发展模式、人才流失、效益观念、体制机制等原因。今天,观潮君也再来谈一谈进一步做强做优广电和出版湘军这个话题。希望借此给我们“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更上一层楼、再攀新高峰加油鼓劲打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要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问题,观潮君概括出一句“去高原,向高峰”。字数虽少,内容很大。这既是对策,又是鞭策!既是方法,也是目标!
综观近年来湖南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成绩可圈可点,其业绩可喜可赞,文化强省建设稳步向前。比如说,2017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基地开工建设,文化创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2%;又比如,2017年,湖南卫视《人民的名义》凭借单集收视破8的好成绩创下国产剧十年收视新纪录;再比如,2017年,湖南出版集团社会效益和影响创历史新高,旗下红网新媒体集团也于同年挂牌成立,构筑起“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现代传播体系,等等。
这些例子说明,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完全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我们有能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我们更有实力推动文化“去高原、向高峰”。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标准,把握导向去创作、保持耐心出精品。于“广电湘军”“出版湘军”而言,就要有“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定力,打磨出更多接地气、有人气的作品,创作出更多有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作品。
具体来说,要想创造出更多精品力作,把湖南“广电”“出版”这两张名片擦得更亮,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心中有人民,创作有人马,创新有人才。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们常说,坐在办公室里造不出好的作品。此话不假,作品应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我们的作品才会像爬山虎那样稳扎稳爬,绿色满园。
人才是创新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家”才能出“大作”。我们可以回望一下走过的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出版先声夺人;20年前,湖南广电的改革,创造了闻名遐迩的“湖南电视现象”。这些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成功的密码就是紧紧抓住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因此,要走向新的高峰,再创新的辉煌,就必须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专业人才,最重要的是领军人才。
比如,针对创作队伍老化、人才流失、动力不足等问题,我们要通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芙蓉人才”计划等措施,来让更多的文化大咖加盟湖南,使“文化湘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要改变文化体制机制的弊端,补齐短板,通过改进相应的激励机制、创作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从而使“文化湘军”不缺人、吸引人、后继有人。
观潮君跟大家一样相信,“广电湘军”“出版湘军”一定能在新一轮文化改革中勇当弄潮儿,也一定会加快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飞跃,迈向新高峰,走向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