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最本质和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前,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近现代以来无数革命志士求索救国救亡理论的结果,是具有先进思想中国知识分子的科学选择,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灵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成不变的现成教条。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就曾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白己的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创新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为培育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交出了圆满答卷。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命运,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这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的过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灵魂工程。今天我们如何才能不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深埋历史深层的“化石”,而要让其成为用来切割现实硬物的“钻石”。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被长期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真正奥秘在于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我们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都要抓住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质内容,那就是党员对党的价值观的认知和内化。这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是一种深深熔铸在政党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中的核心要素。从思想建党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建党初期的蹒跚起步、井冈山时期的初步探索、古田会议(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原则确立、延安整风的良好开端、西柏坡时期的创新完善、新中国成立后的持续探索、曲折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新确立和大力拓展。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理论上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革命理论转换为政治文化提供了沃土,我们党始终与时俱进地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牢牢掌握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主导权,并注重用这些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使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前进方向、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内政治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内核。党的历史表明,文化兴则党兴,思想强则党强。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党内政治文化自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地制宜地孕育形成了各个时期的党内政治文化,如长征文化、边区文化、土改文化、抗战文化等,从党的领袖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当时党内政治文化的优秀代表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并阐述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的关系,就是强调党内政治文化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只是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中国复杂的社会形势、阶级关系和文化传统,关键是要把它当作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和运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和发展党内政治文化,就要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意识形态的阵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必须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讲过,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指南。既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分析党内政治文化的态势,始终掌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又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融会贯通起来,切实提出、解决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案,不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自信。
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05年6月,列宁在《新的革命工人联合会》一文中明确提出:“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第一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历史证明,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蕴含的价值性、所确立的价值目标等由衷的信奉,并以之作为其行为准则与终生奋斗目标。”纵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信仰坚定,党的事业才可能昌盛;信仰淡化,党的事业则会受挫。
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为什么政党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什么样子,源于它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政党信仰,既是对政党本质的深刻认知,又是对工人阶级政党先锋队性质的高度自觉。信仰来不得半点含糊,也来不得一丝虚伪。不丢信仰之名却放弃信仰之实,可能会有暂时的蝇头小利,却终会导致政党大厦的坍塌。这在世界上一些政党的实践中是有血的教训的,一个政党的涣散,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涣散;一个政党的腐朽,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腐朽;一个政党的没落,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没落。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完成民族救亡的使命抛头颅洒热血,“红旗为什么那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一个1921年成立的政党,一个1927年创建的军队,在20多年的时间内,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走向胜利,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这个党和军队,不是靠天赐机缘,而是千千万万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是千千万万先烈的英勇献身。
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的讲话中,明确地把“人民”比作“上帝”,说明在他的心目中“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最高崇拜对象。在1945年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1965年2月19日,他在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时又明确强调:“上帝就是人民,人民就是上帝。”所以,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人民,即全心全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信仰是人们终极性的精神文化追求。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使人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战胜各种困难和危险。政党是信仰者的共同家园,以信仰为内核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作一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要求,其中信仰问题是不忘初心的关键。在当代中国,不忘初心,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坚持理论武装,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章,始终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就是要注重实践检验,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本。新形势下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运用党中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和行动。
(本文摘选自《党内政治文化怎么看怎么办》第一章)
许烨:九三学社成员。湖南大学教育学硕士、湖南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陆续在《高教探索》《大学教育科学》《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报》等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一般课题10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专著《当代高校教师职业伦理:从德性到共同体建构》一部;主讲课程主要有《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怎么看、怎么办》《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重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思想解读》等,其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获第二届湖南省社院系统教学比赛一等奖、多媒体课件奖,《党内政治文化怎么看、怎么办》获第三届湖南省社院系统教学比赛二等奖、多媒体课件奖,并多次获得“明星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