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刘林霞 长沙报道
若干年前,有一个从部队退伍的常德小伙子,在慈利县境内的一座山里玩,不小心误闯了当时湖南省档案馆设立在此的“后库”。
所谓“后库”,是为了战争发生时能够把珍贵档案转移过去“避难”而建立的库房,这在当时都是严格保密的。误闯了“禁地”的小伙子,后破例被招收为档案馆库房工作人员。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一起案子,桃源县公安局进行搜山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地方。
“可想而知,当年保密到什么程度。”湖南省档案局局长胡振荣2002年开始从事档案工作,采访的开场白,从分享这个故事开始。这也是他入行听到的第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大家了解档案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跟大家的命运发生着怎样息息相关的联系。”胡振荣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南省的档案事业从恢复到发展再到如今的现代化,档案馆也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馆库设备从无到有
当年的秘密库房,如今变成了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更大的秘密是,那个库房一直空空如也,从来没有存放过一卷档案。那时候全国各地的档案馆都有建在荒郊野岭的秘密库房。
转眼到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仿佛冰河化开,种子萌芽,一切都在慢慢复苏。湖南省的档案事业也进入恢复、整顿、提高时期。
上个世纪80年代,档案馆正处于恢复阶段,许多馆还处于“有馆无舍”的状态。
“当时,很多县区的档案馆库房很小很拥挤。在这种没有保管保护设备,温湿度也不好控制的情况下,纸张很容易脆化成粉末,档案受损严重。”湖南省档案局原副厅级纪检员王小坤说。
王小坤今年66岁,1985年进入岳阳市档案馆工作,后调到省局,可以说是与档案打了半辈子交道。在她的印象中,当年除了市级档案馆设备好一点之外,县区的档案库房设备大都很落后,甚至有的区里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
一直在省档案馆工作的征收保管部原主任郭峰坦言,即便是在省馆,80年代的工作环境与现在也相去甚远。
“那时候馆里头没有空调,用的是最好的钻石牌风扇。到了夏天,老同志就带着我们每日早上5点多钟去开库房门,通风降温,到8点多,才把门关上。”61岁的郭峰谈及1982年刚到档案馆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雨多潮湿的时候,一群人一起把白炭搬到库房去潮。每次搬完,同事们往往都相觑一眼,接着哈哈大笑,“除了眼睛和牙齿,其他地方都是‘眯黑滴’。”
“当时档案复制是档案抢救的主要工作之一。”当时馆里买了台复印机,一包零件寄过来,郭峰关在房间里琢磨了两天,才慢慢动手把它装好。后来大院里其他部门相继买了复印机也都请他前去进行现场教学。
在“缺经费、缺人员、全靠人工手动操作”的时代,郭峰不仅是馆里的技术人员,也另外收获了“复印机安装专家”“修锁匠”等诸多身份。
90年代以后,许多档案馆进入“有馆有舍”的稳定维持阶段,空调、去湿机等设备也相继出现在档案馆里,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但基本还是要人为控制开关。
档案管理从人工到智能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业农村档案、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扶贫档案等都被源源不断地纳入档案资源建设的范畴。档案存量越来越大,省档案馆的馆藏量由1983年的17万卷增长到如今的100多万卷;全省档案馆资源增长情况更是可观,从1983年的182.81万卷到2017年的2548.16万卷。
除此之外,全省档案馆馆舍面积也从1983年的55301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433968平方米。其中,省档案馆的规模扩大到近5万平方米,县档案馆的平均规模也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
在馆藏数量、群众需求量都呈“井喷式”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馆藏有序而安全、群众查阅方便而快捷?湖南省档案局局长胡振荣作出了回答:档案工作信息化、智能化。
胡振荣说,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1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馆藏技术的革新,档案馆步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实现了“全新蜕变”。
温湿度自动控制、高科技除尘消毒、自动防火防盗报警、缩微、机械化修裱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档案部门普遍使用,不仅把档案人员从落后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档案的安全更有保障,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方便了群众查档。“过去,主要依靠纸质目录查找档案,效率极低。现在,电脑一检索查阅,马上就能调档,时间最多不过几分钟。”胡振荣说。
“现在到档案岗位瞟一眼,大部分都是年轻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和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湖南省档案馆副巡视员白明标说,档案事业的发展充满希望和活力。
新时代推动档案工作新发展
步入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也迎来了新发展和新挑战。
“过去我们等待群众上门登记、查阅档案,现在我们‘敞开大门’让档案工作主动走向群众。近年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举办的档案馆社会开放日、档案陈列展、主题展览等活动,把‘流动档案馆’开到了社区、学校、地铁站等公共场所。”胡振荣说,档案资源开放多样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是近年来档案服务工作的新亮点。
翻阅省档案馆的老照片,上面定格着八十年代的楼房,狭窄的过道,简陋的办公条件,冷冷清清的查阅室。当年陪伴黑漆漆的档案柜、陈旧发黄的案卷走过来的那一代档案人已经陆续退休。但是,档案人身上那神圣的使命感还在延续,将有更多的档案人在这里书写自己的人生和时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