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桂阳湘剧的复兴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肖井冬 李卓林 陈勇 编辑:龙芳华 2018-07-19 01:09:32
时刻新闻
—分享—

08565777425_??.jpg

湘剧版《十五贯》剧照。

  通讯员 肖井冬 李卓林 记者 陈勇

  7月17日,在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出剧场,由青年演员担纲的湘剧版《十五贯》正在上演,观众席上座无虚席,其中不少人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的。

  “观众的热情程度超乎我的意料,就像是回到了50年前一样”谢忠义是湘剧团的老艺术家,也是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他看到湘剧版的《十五贯》能够获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心中十分欣慰。

  桂阳是“千年古郡”,湘剧被视为桂阳传统文化的灵魂。明末清初,湘剧流传至桂阳并生根发芽,数百年来这朵“戏曲之花”摇曳多姿,清香溢远。桂阳湘剧团成立于1951年,以演出湘剧、昆曲为主,改革开放40年来,湘剧团熬过寒冬,在新时代的春天里再次开出鲜艳的花朵。

  20世纪60、70年代,湘剧在县内外唱得风生水起,看湘剧曾经是周边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主要文化消遣。

  然而,到了80、90年代,随着影视、流行歌舞等新型娱乐的兴起,戏剧演出市场逐渐萧条。桂阳湘剧团也步入“寒冬”,连工资都发不出,优秀演员大量流失。

90????????_??.jpg

90年代中期湘剧表演。

  “那时候观众都去看电影了,花钱看戏的人越来越少,演员的收入也越来越少。”刚刚退休不久的湘剧作曲家唐秋明回忆说,在80年代初,湘剧团的演员为了生计,纷纷转行,最后团里面只剩20余人,能够上台表演的不到10人。

  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湘剧团慢慢开始探索新的生存方式,除了演出戏曲节目外,他们也演小品、唱流行歌、跳现代舞。

90???????? (2)_??.jpg

1997年,桂阳县湘剧团送戏上山下乡。

  不管如何改变自己的表演形式,湘剧团始终不忘根本。1986年,桂阳文艺人士鼎力创作了湘剧昆腔大剧《一天太守》,在全国剧坛引起轰动,当时的中央文化部顾问张迈、省文化厅副厅长吴兆丰等人专程到桂阳观看,时任省委副书记刘正观后当即题词:“发扬湘昆优势,繁荣戏剧事业,祝桂阳湘剧团更上一层楼”。

  “为了把《一天太守》这部戏演好,我们到处借演员,连主角都是外借来的。”谢忠义介绍,在桂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天太守》后来被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成昆剧艺术影片《疯秀才断案》,在全国发行上映,得到众多观众的追捧,湘剧团也因此得以熬过了戏曲市场最低迷的时期。

  桂阳湘剧在舞台上重新绽放魅力,是在90年代中期。这个时候,观众对电影这个新兴艺术的热情开始退烧,复兴传统文化艺术的呼声越来越高。

  “当时郴州市永兴县庙会重新盛行,我们团经常被邀请过去演出,有时候一出去就是半个月。”唐秋明介绍,为了给观众们带来更多精彩的剧目,湘剧团时隔十余年,再次招收新的成员,能够演出的剧目也多起来了。

???????????_??.jpg

桂阳县开展百座戏台千场戏活动。

  2008年,湘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11月,桂阳湘剧团新编湘剧昆腔古装故事剧《一天太守》进京参加“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10个奖项。

  同时,为加强对湘剧高腔、昆腔、弹腔等传统艺术的保护,对桂阳湘昆文化进一步挖掘。2011年12月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挂牌成立,桂阳湘剧团改为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县财政每年拨款60万,用于戏曲人才培养,排演传统剧目,打造一批精品,推动戏曲进校园、社区、农村。

  “以前是招不到人,现在是要选拔。”唐秋明介绍,随着桂阳湘剧名头越来越响亮,志愿加入湘剧团的青年演员也就越多。从“想方设法想调走”变成“千方百计走进来”,这是桂阳湘剧复兴的一个明显特点。

  2016年,由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赵子龙计取桂阳》,作为我省“湘戏晋京”剧目,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成为“湘戏晋京”压轴之作。2017年又被翻拍成同名电影,入选“湖南农村电影地方戏曲工程”,在全省农村免费巡回放映。至此,桂阳湘剧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如今,“看戏、唱戏、听戏”已然成为桂阳人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目前桂阳已发掘、整理传统剧目100余出,《白蛇传》《三请樊梨花》等剧目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我们每年坚持‘送戏下乡’200余场,足迹踏遍全县500多个自然村。无论风霜雨雪,只要观众愿意看,我们就愿意一直演下去。”桂阳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谢能姣表示。为了让湘剧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桂阳还开展了百座戏台千场戏、戏曲文化节等文化惠民活动。

  “可恨酷吏心,人命贱如草,幸得况太守把命保……”今年85岁的雷嗣平是桂阳庙下古村民间剧团前会长,前段日子他特意跟着村里唱戏的大部队去到县里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学习移植复排的湘剧《十五贯》。在桂阳,像庙下这种民间业余剧团还有大大小小20余个,逢年过节演戏、看戏蔚然成风。

  “借得东风催枝发,古郡幽兰溢香远”。在桂阳这块沃土上,古老的湘剧焕发新的生机,花繁叶茂、绚丽多姿可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