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湖泊公园中,堤岸垂柳多过雨湖者很少见。雨湖区因雨湖而得名,系湘潭城市发祥地,晋代即长成一座江南小镇。坐拥雨湖、濒临湘江,得舟楫便利,客商挥袖遮日,到明清时“工商十万”,雨湖区发端“金湘潭”美誉。
上了些年纪者,对湘潭锰矿、湘潭布市应当耳熟。没错,这两大湘潭“巨头”,曾是雨湖区响当当的招牌。
以改革的勇气攻难克坚,湘潭锰矿脱胎换骨,激活“生态细胞”转型“出清”,产业与环境握手言欢;以改革的闯劲趟路奋进,湘潭布市分分合合,持续盘活“经济细胞”,历经风雨见彩虹。
湘江西岸,枯竭矿山转型崛起
生于1913年,卒于2001年,头顶“百年锰矿”光环,中学地理课堂上,湘潭锰矿曾敲响黑板,板书“中国锰都”荣耀,在全国冶金行业“前排就坐”。锰矿鼎盛时,上万名职工及家属聚居雨湖区鹤岭镇,一段矿山“口述历史”人声喧哗。
88年不断地向地层深处掘取,直至资源枯竭而停摆,湘潭锰矿既建功于国民经济,也泄污近50平方公里土地,外加非法盗采“老鼠洞”连绵近10公里,祸及锰矿周边响塘、鹤岭等乡镇房倒屋塌、田地开坼,地质灾害频发。“面貌千疮百孔、问题千纠百结、工作千头万绪”,当时有善后者如此形容困局。治理锰矿生态,湘潭市主动削减工业产值10个亿,与环境休养生息。
停产10多年,2013年,湘潭锰矿守望来重生契机,获批兴建国家矿山公园。摆主战场于锰矿尾砂填埋场,雨湖工业集中区深埋废渣,铺防渗膜、覆盖黄土恢复植被,再造绿色矿区、“天蓝、山绿、水清”美丽家园。矿山公园核心景区1060亩,规划总投资4亿,采取“拼积木”方式,辟环境治理示范区、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井下探秘区等功能区,每一块“积木”都蕴藏生态理念,以矿业遗迹展示“中国锰都”百年辉煌,融合工业旅游、历史回顾和休闲娱乐。湘潭锰矿资源枯竭区、地质沉降区转型,向绿色地质公园蜕变,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源头得以治理,生态文明“四两拨千斤”,撬动民生大改善。
矿山公园文化走廊、风筝广场等项目业已完工。今年春暖花开时,满园樱花、杜鹃竞相绽放,漫天花瓣随风飘落,雨湖阵阵“花雨”花香袭人。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披上“环境友好型”新装,“中国锰都”凤凰涅槃,湘潭老工业基地翻篇揭页,一座山水新城正崛起湘江西岸。
分久必合,湘潭布市首度整合
湘潭布市始建于1986年,发轫于雨湖区建设北路。一些个体户沿马路搭立棚柜,简装开业,买“的确良”等布品。其时改革开放劲风刮起,引发国人“穿衣革命”。作为精致生活标志,化纤布料“的确良”挺刮滑爽、时髦洋气,被那个时代奉作“身份象征”。追逐时代潮汛,湘潭布市迅速做大,成批零兼营钮扣、窗帘、床上用品大型专业市场,年交易额一度高达11个多亿,坐上“中南第一大布市”和“全国第二大布市”交椅。
跟株洲芦淞服饰市场类似,起家于马路市场,成也练摊忧也练摊,湘潭布市渐显先天不足:经营场地狭小,防火没有分区,常年累月躺在“火山口”上,存在“火烧连营”重大隐患。2007年2月初,湘潭布市停电停水、强制清场、整体搬迁,20多年旧地“坐庄”面临大限。
无论布市迁往何方,都将带动一方物流人流。“周失其鼎,天下共逐之。”布市搬迁引发一场利益博弈战。湘潭市明确宣布尊重业主自主选择权,政府不会采取强制手段,而是祭出了“市场之手”,公示盘龙商业街、长株潭大市场等搬迁候选地址,组织公投。然而,先后经业主两轮投票,选址未果。布市整体搬迁愿望化为泡影,“合久必分”板上钉钉。至湘潭布市关闭最后期限,布市一分为四,长株潭大市场、三桥大市场、盘龙商业街、红叶轻纺城四路“诸侯”,相继封疆安家。
国内所有成功的区域性中心市场,都有一个显著特征:产业聚集,有聚集力才具备辐射力。“同行即伙伴,而不是冤家”,浙江布市走合作共赢大道,正好戳中湘潭布市“老死不相往来”痛处。湘潭布市一分为四,显然削减了区域辐射力,各路“诸侯”同质化竞争,虽不能说没有最终赢家,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笑到最后者也容易元气大伤。尽管一时半会难以再聚首,湘潭布市仍需要一个中心市场,汇集在一面大旗下各做特色,构筑牢不可摧的市场群。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终于出了个“盟主”。湘潭布市·红叶窗帘城投资2个多亿,整体收购三桥大市场布市商业资产,且集拢红叶轻纺城资源,湘潭布市完成第一次整合。湘潭布市·红叶窗帘城年交易额已冲至12个亿,延续了湘潭老布市荣光,“中南第一大布市”王者归来。金海水果市场空置地块,红叶窗帘城也有意纳入扩张版图,造轻纺产品电商孵化基地、展览中心,力争到2020年创交易量30亿。雨湖区长白云峰赞赏此等壮志,期盼红叶窗帘城厘清思路,深挖窗帘文化,调浓湘潭布市特色。
布市兴衰,一直叫莲城人牵挂。混沌中醒来,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经济支柱,历经沉浮颓然倒下。合力抱团,湘潭布市有望雄风重振。
激荡千年历史时空,雨湖区踏波而行舵稳船轻,“水光潋滟晴方好”,直挂风帆驶向崭新彼岸。
文/陈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