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彭婷 湘西报道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已有40年。在这飞逝的光阴里,乾州古城正在经历着一场从复兴到腾飞的巨大变化。
作为祖辈几代人一直生活在乾州,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巨变的陈金章来说,家庭的变迁,便是乾州变化的一个缩影。
初见陈金章老人,是在湘西乾州古城东门街上一间颇有年月的小院里,院内兰草满园、清雅脱俗,陈老虽已七十有余,但是精神矍铄,身板硬朗。他说:“我们一家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往事如烟,那年月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做木匠改变一生 见识广阔天地
四十年前的陈金章一家非常窘迫,缺吃少穿,极为艰难。
“那时我们家,吃的都是瓜菜葛粑细糠,能吃上包谷红薯饭就很不错了,想吃白饭和肉,就只有等过年。”陈金章回忆着这段艰苦岁月。
1970年,在我国中西部进行了一场名为“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正值青年的陈金章投入“三线建设”的热潮中,学起了木匠。
“那时学木工的都是农民,没有数学基础,我上过初中,在做木工活的过程中,我用圆周率计算方式,轻轻松松便可以做出来。”陈金章回忆往事仍自信满满。
1975年,陈金章所在的万溶江公社成立基建队,因做得一手好木工,陈金章被调入施工企业,成了一名坐办公室的会计。
1978年,也就是进入基建队的第三年,陈金章人生第一次渡过沅水,来到省城,见识到乾州城外的广阔天地。
“当时的长沙,刚沐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陈金章难耐内心的激动。
他心里,改革浪潮已风起云涌。
缝纫机给家庭带来变化 走上幸福道路
回到家乡,陈金章无法平静下来。虽然自己有稳定收入,但生活还是很拮据。看着衣衫简单的妻子肖翠芝,既要带孩子,又要搞劳动,很辛苦,便决定买部缝纫机让她学裁缝。在朋友的帮助下,一部“蜜蜂牌”缝纫机抬进了简陋的家。
缝缝补补大家都需要,给社员们带来了方便,也获得了微薄的收入。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田土承包到户,粮食连年增产,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渴望新衣,所以农村市场需求很大。加上取消布票,肖翠芝改变了做法,增加车工、请人裁剪、扩大生产、提高档次、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当时的乾州街道,妇女们不是飞针走线就是脚踩缝纫机,一派繁荣景象。” 陈金章自豪地说。
改革开放,使肖芝翠离开灶台和田土,走出家门闯荡市场,弄潮商海。因一部缝纫机改变了命运,成了乾州个体加工业的领头人,并于1998年当选为湖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而陈金章一家,在原来居住了多年的小木屋后盖起了新楼房,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器,过上了幸福生活。
写提案进诤言 为发展乾州旅游推波助澜
陈金章作为地道的乾州人,看到外地通过旅游搞活了经济,感触良多。乾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文人荟萃商贾云集的风水宝地,名胜古迹,自然人文景观颇多,旅游资源丰富,但未得到有效开发,实在可惜。
为了不错失良机,陈金章充分发挥其政协委员的职能作用,认真撰写提案,向政府部门进言,反映社情民意。从街道卫生、道路整修、河流治理、保护居民、修缮文庙,到再修风雨桥、重建三门开,发掘乾州历史文化,提高乾州古城品位,为发展乾州旅游推波阻澜。
自2012年成功申报为国家4A景区以来,“游湘西、奔乾城”的旅游品牌已逐步被认可。近年来,景区游客人数不断上涨,旅游收入逐年递增,乾州古城已逐渐成为游客了解神秘湘西的重要窗口。
“愿与有识之士风雨同舟,一如既往的为繁荣乾州经济奉献心力。” 陈金章说:为了提高乾州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品牌,还与一帮兰友,在吉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连续第十二年在乾州文庙举办兰花博览会,以兰会友,以花为媒。
开发乾州新区,再造一个吉首。
如今,乾州有气势恢宏的市政大楼、高雅别致的人民广场、宽敞靓丽的世纪大道、四通八达的交通环线、高楼林立的各式小区、整齐统一的配套设施,还有一批正在建设之中的高品质生活区和连通外界的张吉怀高铁,吉首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逐步南移,乾州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儿孙满堂的陈金章已从单位退休下来,除了养养兰花,他还喜好文墨,闲暇时间常常舞弄诗词。
“这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家现在美好的生活。”陈金章满脸笑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