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长沙报道
“自力更生能致富,科学决策巧脱贫。”如搬迁户刘建斌家门口对联一般,易地扶贫搬迁看得见的成效——搬出了希望,搬出来幸福。
6月酷暑,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先后赴新化县、怀化鹤城区、凤凰县、吉首市,看到了错落有致的崭新楼房,找寻偏远的老房子,用脚步真切感受原住地条件的艰苦,记录着搬迁带来的新希望。
每次顶着烈日行走在山间密林中,我不停发问,还要多久才到?上山的路曲折蜿蜒,陡峭路段车辆根本没有办法驶进,只能徒步。在新化县跟着采访对象刘建斌去看他的老房子,位于海拔1000多米高的西河镇尖丰村,爬山中走一段歇一段,尽管衣服被汗水打湿,但望着路过的村民背着一个大包裹下山得走40分钟,我算幸运的。
还有一条回家的路记忆深刻,临近中午,吉首经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73岁的龙自生,他带着我去到他的老家原社塘坡乡龙芽村。这条回家的路要行经黄石洞水库坐手划船,要走陡峭山崖,要穿过浅水流淌的小河,还要爬石阶,最后过了一片草丛,在半山腰见到了他的老房子,石板土房开裂、破损、阴暗潮湿,暗暗想:“这种地方怎么能住人啊。”
老人说的最多的,也最为朴实的一句话:“房子得了,心里快活了”,这句话虽简单,但诠释着易地扶贫搬迁给老百姓带来的生活变化分量十足。
除了回家不易,还有一处小细节撞击我的心灵。走进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老家寨景区吴梅青的老房子,房子是石头砌的土房,破旧程度不说,房子面积太小也是意料之中。但当我听到她的8岁女儿到现在一直和他们夫妻俩共睡这还不到1.5米宽的木床,我着实诧异了,我小时候也因房间不够和奶奶共睡一张床,但那发生在20多年前,20年后的今天,8岁的女儿还一直和父母挤睡一张床。
“就业、就医、就学”是老百姓关心的,也是当地政府关切的,过去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小孩上学是让家长最头疼的事,几岁的小孩要走山路去上学,来回得走好几个小时,贫穷、交通不便限制了小孩的发展。搬进鹤城区黄金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谭子军说,搬过来后最大便利是三个小孩上学方便了,他可以放手去干他的养殖业了。
一路走过这些点,更加能深层次理解贫困户口中常念叨的“自从搬了家,幸福生活就来了!”搬家就业同步,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更是提高了家庭收入,很多农村妇女进了家门口工厂务工,从一个全职家庭主妇解放出来,自己挣钱了,说话底气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