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6月19日讯(记者 成文杰)在湖南地图上,湘江像一条“蓝丝带”自南向北,一路流淌。永州,在湘江母亲河上游。“保护湘江首要是保护好源头”,源清而流洁,在湘江保护和治理进程中,永州比其他地区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责任。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永州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找准问题、细化措施,在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工作上,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保护区边界标识,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问题,通过关停湘江纸业、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流湘江排污口、取缔周边经营场所等系列举措杜绝污水排放,保障了饮用水水源地水量和水质要求。
生态优先发展 坚决关停湘江纸业
时间跳转至5年前,201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湘江纸业公司搬迁纳入湘江母亲河治理和源头保护的“一号工程”,关停并转至岳阳。
湘江纸业公司坐落于湘江边,是永州市三大标志性企业之一,有近60年建厂历史。造纸,就要制浆,自然有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产能越大,来自周边和湘江下游居民的投诉越多。湘江纸业,关停或搬迁势在必行。
10多个亿的GDP,近一个亿的税收,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永州如何取舍?这一现实问题摆在市委市政府的面前。民有所呼,政府有回应。“宁愿丢掉一座金山银山,也要守好一寸绿水青山”,在污染面前,一锤定音。为保护湘江源头,永州市委、市政府与泰格林纸集团决定,对湘江纸业实施关停并转。
“永州市各级党委、政府有一个高度共识,那就是对于污染环境的项目,宁愿不要,也一定要保护好青山绿水。”
2015年12月31日,湘江纸业公司正式关闭停产。
湘江纸业绝不是个例,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保护湘江源头,永州仅在2012年至2017年的5年间就累计否决相关项目投资300多亿元,直接财税损失30多亿元,却从没降低环保工作的力度。
推进环境整治 擦亮永州生态名片
2016年10月,永州4处水源地成功晋级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永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永州市江河水库水资源保护办法》《永州市水功能区划》《永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办法》《永州市封山育林实施办法》《永州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永州市水库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试行)》《永州市河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在水资源调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综合施策,擦亮“永州蓝”这一生态名片。
2017年3月,按省委部署,永州市出台“水气同治”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陆续完成县级以上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牌、警示牌、宣传牌标志标牌的更换。各县区积极行动,其中冷水滩区在一级、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了长久性界标牌10块、道路警示牌14块、保护区宣传牌12块等。
2017年,永州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双河长制”,有效地完成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任务。《永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市水生态保护有力,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省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全部为Ⅰ类、Ⅱ类水。永州市委书记李晖说:“如今,在向外面介绍永州的时候,老百姓都自豪地说,永州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
杜绝污水排放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为实现饮用水水源地污水“零排放”,永州市从2008年开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根据中心城区污水量进行了规模扩建和提标改造,同时采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建设、纳污管网配套建设、整治截流湘江排污口等举措,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
2017年12月24日,随着永州市长途线路局排污口实现截流,中心城区16个直排湘江污水口全部成功截流,为实现“湘江北去漫江碧透”做出了永州担当。2017年,全市新建城市污水管网122.7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市级中心城区全面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处理污水7286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3.5%。
2018年5月21日开始,冷水滩区对滨江公园经营性船只、乱搭乱建,饮用水源保护区网箱养鱼等重点违法行为进行巡查整治。5月27日,因位于一级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存在畜禽、水产品现场屠宰、污水直排、货船停靠等问题,湘江西岸肖家园桥头临时农贸市场被依法取缔拆除。
2018年6月15日,永州潇湘平湖码头水上游乐设施和陆上游乐设施全部拆除搬离,现场垃圾全部清理完毕,圆满完成潇湘平湖码头综合整治工作。
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已经是永州市落实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常态。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永州市将一如既往地坚决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保护措施,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执法力度,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和环境状况评估,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水源地水质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