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报道,从今年9月开始,无论是学电子工程,还是环境科学,所有清华大学本科新生的课程表上都将增添一门共同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这是清华继“会游泳才能毕业”后再发新规,也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因为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语病不断、缺少逻辑、不会总结等等。
如今,部分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低真是时代的一个悲哀。在大学里,你能看到很多人整天低头背单词,能写出一篇文理还算通顺的英文,却很久没有动手用母语写过一篇完整的作文。毕业后走向社会,即便是制作一篇简单的文案,也给他整得文句不通,漏洞百出,更不要说是整理会议纪要了。
为什么如今大学生作文能力偏低?这要从应试教育的机制说起。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因为小学时,很多人包括一些老师在内认为写作到了初中自然会写好,初中认为到了高中会写好,可真到高中呢?多的是一些套路,就像八股文一样,就为高考服务。如山西某高校学生刘瑜所说:“高考作文与写作能力关系不大。高考作文都是有套路的,提前背好、记好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同学尽管高考分数不低,但真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就不容易了。”大学以前的写作基本上是为了应付高考,形成某种固定的套路,导致学生很少会真正的思考。但是,行文没有思考怎么行呢?没有思考,怎能探究真理,将一大堆散漫的材料串成一篇严谨的文章?有思想,文章才会有灵魂。
相比于国内,国外在作文教育中对思考的重视远超我们。比如,一些教育理念先进的国家,其做法是,给中小学生一个话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材料、去论证并形成观点。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于专业知识来讲,有探索辨伪的精神,于写作来讲,掌控行文的全局感会很强。
其实,写文章语病不断还是个小问题,倒是缺少逻辑、不会总结反映了我们的大学生思考能力的薄弱,这真是一个大问题。这种问题是长时间积累下的,是应试教育下积累的痼疾,不是今日一门课程就可以解决的。但清华大学开设这门课,有总是比没有要强过百倍,也值得其他高校效仿。只是在教授写作的时候,应当把加强与引导思考作为首要的任务,以弥补应试教育阶段对独立思考培育之不足。就像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刚强调:“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水平的体现,写作训练同时也是、甚至首先是思维训练。”
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写作,让下笔千言如流水成易事。更重要的是,对待任何学习,会思考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会“学而不思则罔”。人生更需要思考,人必须学会思考才会变得独立与完整,才会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