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119名乘客平安落地。
据机组人员回忆,事发时右侧风挡玻璃破裂,导致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在此紧急关头,机长靠飞行经验手动操纵,成功让飞机备降,并且没有重大伤亡。这是最好的结果,全体机组人员特别是机长无愧于“英雄”二字,他们理应收获公众的赞美和掌声。
事实上,媒体和大众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事件公布后,网上满是赞美声,舆论满是正能量,“奇迹”“点赞”“感谢”是评论的主题。这是一起极为罕见的航空事故,关乎百十人生命安全,处置经过惊心动魄,人们为此感到震惊和感动,媒体也顺理成章聚焦和礼赞。这是心理本能,也是传播规律。不过,一些习惯蹭热点的自媒体又到了表演时刻,极尽煽情之能事,用浮夸的语言贩卖感动,什么“全国哭泣”“全民跪哭”。这样的文章虽然动辄“10万+”,但除了情感宣泄,内容却空洞无物,着实在拉低自媒体的下线。人们确实会感动,但谁说就一定要哭泣,还跪哭,你又有何资格代表全民?这样的文章毫无逻辑可言,用词更是令人作呕。本来真心流露的感动,也会被“跪哭”弄得不是滋味。
飞机安全备降令人倍感欣慰,在赞美英雄机组人员的同时,也要追问风挡玻璃破裂的原因。从很大意义上说,追问更加重要。因为只有找到原因,才能举一反三、防患未然,才是真正对乘客负责。究竟什么原因将这么多人置于危险境地,这不仅是公众急需的答案,相信也是机组人员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他们本身也在危险之中。赞美不能代替追问,赞美与追问也并不矛盾。这不禁让人想到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哈德逊河事件改编的电影《萨利机长》。虽然机长创造了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的奇迹,媒体和大众也满是礼赞英雄的氛围,但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以近乎刁难般的百般审问,只为确认萨利的操作是风险最低的方式。电影中的审问场景一度让观众不快,但背后的严谨态度也让人动容。严谨地找到原因,才能支撑起整个航空安全体系,也才能让英雄机长的声誉更加坚实。
如果只有赞美、没有追问,感动之外将很难有深度反思和风险防范。据了解,事故飞机是空客A319-100,于2011年7月新机加入川航运营,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维修和更换工作。目前,已有多位业内人士出面答疑,航材问题、螺丝问题、风挡加温故障、外来物撞击都有可能。显然,这只是基于媒体报道后的常规分析,不是基于实地调查。虽然这些分析暂时能回应公众的关切,却不是追问的真正方向。有价值的追问,应该基于权威部门的实地调查,而不是纸上谈兵或道听途说。据最新消息,国家民航局已向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BEA)和空客公司发出通知,并表示法方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华参与事件的调查工作。这应是接下来关注的重点,也是弄清问题真相的关键所在。
任何领域的发展进步,不仅需要讴歌礼赞,还需要有问题意识,两者并行不悖。倘若只有赞美没有追问,进步将无从谈起,赞美也会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