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4月17日,采访向往,未见其人,先闻其事。每个人谈起他,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向往在当地很有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一把手”。一是因为小时候发生意外失去了半截手臂,目前只能靠一只手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他现在在中方县桐木镇半界村任党支部书记。
向往的确不简单。虽然只有一只手,但他当民办教师时,所教的班在全镇排名第一,让公办教师啧啧称奇。村小学整合后,他转行当泥工,铺地板砖的速度和质量,让同行都自愧不如,自此当上了小“包工头”。担任村文书期间,一只手练就了绝活,打字的速度比一般人还快。从不服输的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只手撑起了小山村的一片天。
一天的采访,有3个镜头深印脑海,让记者看到了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担当。
【镜头一:一诺千金】
2017年4月上旬的一天,被选为半界村党支部书记才一周的向往,带领村党支部成员来到该村1组,召开全组户主会议,就全村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听取村民意见。
会议开始不久,就开不下去了。“你一个‘包工头’,放着钱不去赚,硬要当村干部,想捞什么好处?”“过去你们干部承诺的事落实了几件?又来忽悠我们……”村民们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更有个别村民说:“不要耽误我们的时间,快点‘滚’”。
一时间,向往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见我的行动再评价!”
【新闻延伸】
“当时感到很憋屈,后来换位思考,他们讲得也有一定道理。过去干部给村民承诺的一些事,很多没有兑现,在群众面前失去了公信力。”向往说,要想群众改变对干部的看法,只有一个字,“干!”
白天跑项目筹资金,晚上整理资料、研究对策,他带领村干部不知疲倦地工作。5组的江兴珍住在村部对面不远,她说:“我经常半夜看到向往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去年9月6日,向往患重感冒。从早上6时忙到晚上12时,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地。在镇医院住了3天,还没完全康复就出院了。面对家人的责怪,他说:“村里还有很多事,住得不安心啊!”
经过一年的奋斗,自来水通了,网络覆盖了,手机有信号了,部分村组公路扩宽了,山塘渠道也得到整修,全村过去很多想干的事都干成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敢于担当,把群众的“心灯”点燃了。当初骂他的村民刘安福说:“向书记一诺千金,干了实事,我们服了。”
“群众的心像土地,种一粒收千粒。只要我们干了群众盼望的事情,就能收获群众的心。”向往感慨地说。
【镜头二:老母翻田】
“你看别人家的田都插上秧了,而我们家的田还没有动一下,秧也没有了。你忙不过来,就花钱去找人用耕整机来翻田,要不这一季就荒废了。”去年5月的一天清晨,向往的母亲对即将出门的向往说。
“妈,我要陪扶贫工作队下组走访,等我回来再说吧。”向往下意识地摸了一下口袋,便匆匆走了。采访中,向往告诉记者,当时手头紧张,一时拿不出钱。
向往走访回来,眼前一幕让他震惊不已:老母亲颤颤巍巍地拿着锄头在翻田。向往顿时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新闻延伸】
“在邻居的帮助下,秧苗及时插下去了。”向往哽咽着说,74岁的老母亲应该跟着我享福,却跟着我受累,我真是内疚啊。但群众把我选上了,我上要对得起组织,下要对得起群众,只有擦干眼泪继续干。
妻子在县工业集中区打工,孩子在读中学,弟妹都不在本地,照顾老母亲的任务落在向往一人身上。“人家都说我是小老板,实际就是一个打工仔。由于讲诚信又讲面子,过去承包的小工程,基本上是微利。又因人家赊账,至今还有好多钱没有收回。现在每月工资只有1680元,没时间挣其他钱,养家都困难。”向往吐出自己的辛酸事。
“当村支书,责任重,压力大,村里的工作事无巨细都要做。向书记去年几乎都在上班,除夕当天,也只休息半天,回家吃了个团圆饭。”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宽森说,老百姓对村干部的期望值非常高,希望能及时解决问题。上级布置的任务也多,村干部只能没日没夜地干。
“向书记,肯帮忙,有担当,对村民都很照顾。村民不管大事小事,都会向他掏心窝,碰到困难都想请他来解决。这不,前两天有小两口吵架闹离婚,都打电话要他到现场来解决。”村民李复明说。
对此,向往说:“凡事站在村民的角度,为他们争取合理的利益,他们自然会信得过你。”
李复明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向往追县委书记送报告的故事。今年,县里起初给半界村下达了11.8公里的通组公路计划,后被县有关部门压缩至6.2公里。对此,村民有意见,向往一直想跟县领导反映。
4月22日,中方县委书记姜耀文来半界村暗访,村民看到后告诉了向往。向往立即坐上村民的摩托车,追上已离半界村数公里的姜耀文,向他汇报情况,递上报告。
【镜头三:万人赏花】
桃花艳,山村红。3月中下旬,半界村山岭上1000多亩桃花盛开,村里举办了首届桃花节。赏桃花、看文艺演出、品农家菜、购土特产……桃花节可看可玩可购,十来天时间,吸引了数万游客进山游览。
向往成了桃花节最忙碌的人。作为总协调,他既要指挥各项活动的开展,又要疏导交通、做好接待。虽忙,他也高兴着。因为不少贫困户增加了收入,打响了乡村旅游品牌,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
【新闻延伸】
半界村山岭纵横,平均海拔600米,全村285户人家零散分布在山岭半山腰上。全村贫困人口虽然不多,但离小康生活还有一段距离。
“没有产业支撑,致富就是空谈。”向往上任后,一直思考让群众走上一条长远发展的小康路。根据生态良好、阳光充足的特点,村党支部确定了发展水蜜桃、黄桃、高山葡萄等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
“向书记上任时间不长,但发展产业的实事却办了不少。”村文书杨冰冰如数家珍:村办大米厂投产,消灭了村集体经济“空白”;以36户贫困户为成员,成立天沐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当年成立当年分红;全村发展水果种植面积3600余亩,注册了“桃亦村”商标,各类农产品有了统一的品牌……
向往深知,要实现产业兴旺,半界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乡村振兴战略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新要求。我还要在这方面努力,让村里越来越好!”对未来,向往充满了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