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走出一条农业大省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清清 编辑:马丽红 2018-04-19 10:25:03
时刻新闻
—分享—

陈文胜图/张杨

2017年10月21日,双峰县井字镇生机村双季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农民在收割晚稻。(资料照片) 李建新彭冶西 摄影报道

2017年12月5日,益阳市南县洞庭湖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华南农业公司基质棚内,技术人员在养护圣女果树。近年来,该公司引进荷兰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全自动化智能管理大棚,仅需一人就可以管理3500平方米大棚,种植出的高品质蔬菜远销港澳地区。(资料照片)傅聪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习近平同志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战略方向、明确了战略重点。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新近出台的省委1号文件,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具体部署,省政府也做出了具体安排。记者就此采访了陈文胜研究员。

  1.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根本上要求改变乡村长期从属于城市的现状

  湖南日报:党中央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十几年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深刻背景?

  陈文胜: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在“三农”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针对城乡关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求。

  我认为,推进中国的全面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破解一个重大的新时代难题:如何在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避免乡村空心化?如何确保广大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从根本上要求改变乡村长期从属于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从根本上要求改变以工统农、以城统乡、以扩张城市减少农村减少农民的发展路径,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毋庸讳言,城乡发展最不平衡,农村发展最不充分,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最大的是农民。乡村当然是我国全面现代化的短板,乡村现代化的水平就决定了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水平,能不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乡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农业农村能不能实现现代化作为评判现代化的根本标准。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激发湖南城乡发展新活力的迫切需要

  湖南日报:湖南是农业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陈文胜: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尤为重大。

  一方面湖南的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占比大、基数大。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相对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尤其是农业转移劳动力多,农村空心化更严重。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激发湖南城乡发展新活力的迫切需要。

  另一方面, 湖南全面小康建设还很不平衡。全省有200多万贫困人口,农民收入整体水平偏低。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主要是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确保所有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当然,湖南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精耕细作技术经验和农业品种资源,具有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湖南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乡村振兴既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也有巨大的潜力。新时代的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发挥湖南优势,可以加快农业强省的步伐,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3.省委1号文件最大亮点,是抓住了产业兴旺这个乡村振兴的关键;省政府着力推进产业兴旺,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

  湖南日报:本月10号,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就是省委1号文件,这个文件的最大亮点在哪里?省政府力推农业“百千万”工程促进产业兴旺,您怎样评价?

  陈文胜:省委1号文件最大亮点就是抓住产业兴旺这个乡村振兴的关键,明确把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作为主攻方向,提出实施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特色强农、品牌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行动,使湖南促进产业兴旺有了具体的战略措施,为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夯实乡村“五位一体”建设的物质条件提供了坚实保障。

  尤其是为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百千万”工程 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该《意见》对实施六大强农行动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并明确构建金融服务、社会化服务、创业服务、电商服务四大支撑体系和搭建信息服务、产权交易、农机服务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内容都是真招实策,条条都有真金白银,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在财政资金投入上突出重点、不撒胡椒面,注重引导与服务、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较好地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握住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原则,必将对湖南农业现代化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4.湖南产业兴旺,要找准主攻方向与具体抓手

  湖南日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湖南产业兴旺,主攻方向与具体抓手在哪里?

  陈文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主攻方向来看,湖南具有农业生产优越的自然环境,但人多地少,且大部分地区为山丘地形,农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又要破解耕地条件的制约,应走有别于平原地区规模化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此,《意见》明确把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作为产业兴旺的主攻方向,找准了有湖南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从具体抓手来看,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成就,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大力实施了“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抓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与科技创新三大关键,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激活了要素、主体与市场。《意见》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要求具体化为湖南的六大强农行动,结合新形势与新要求,把两个升级版的“百千万工程”贯穿在六大强农行动之中,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必将为湖南农业全面升级,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

  5.实现乡村振兴,湖南需补齐三块短板

  湖南日报:“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桶子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因此,短板是关键。湖南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在哪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补齐这些短板?

  陈文胜:我省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但也存在突出的短板。具体来说,有三块短板:

  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尽管湖南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农业结构单一,产品区域特色不明显,种养产业良莠不齐;主要农产品低品质居多,市场需求旺盛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产品品牌偏少,“三品一标”数量较少,尤其是“一标”的数量在中部最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也很少,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融合水平偏低,比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不小,但加工业利润总额还不到河南省的三分之一。

  农民增收后劲乏力。尽管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与全国及中部其他省份比较来看,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尤其在国民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农民增收幅度不断放缓。2017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由2014年的11.4%,下降为8.4%,创下多年来的新低,低于2016年增幅0.1个百分点,低于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7个百分点,低于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差距持续拉大。

  农村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尽管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剧,耕地重用轻养,质量不断退化,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省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67.7%,土壤酸化明显,耕作层不断变浅;资源利用粗放,农业主要作物氮、磷、钾肥利用率低,农药年施用量亩均用量高出全国20%,农膜回收率不到80%,导致农业面源污染较严重;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受工业与城市污染的耕地上千万亩,需要治理的重金属污染地还有上百万亩,湖南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任务十分艰巨。

  6.补齐三块短板,需从四个方面着力,打“组合拳”

  湖南日报:看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短板,是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如何对症施治呢?

  陈文胜: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力,打“组合拳”。

  在提升农业效益与竞争力上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应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加强对“湘”字号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扶持力度,打造“一县一特”品牌发展格局。围绕品牌打造,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加强对休闲农业的规划引导,支持整合区域资源,大力培育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发展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在提高农业规模经营上要以推进社会化服务为关键。湖南大多处于丘陵地区和山区,人均耕地规模偏小,绝大多数地方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以耕地面积来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需要有高度的历史耐心。但现在科技创新发明了小型、微型农机,弥补了湖南丘陵地区、偏远山区的自然条件缺陷,农业社会化服务使小块土地规模普遍实现了机械化,从而打破了小农户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判断。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扶持培育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对农业发展的变革作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跨区域和规模化,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托管,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在生态宜居上要以推进绿色乡村行动为举措。应加快农田水利设施技术改造,推广高效节水、节地农业技术模式;大力开发应用高效、绿色、环保型农药、化肥新品种,全面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技术;建立对耕地产权主体保护耕地的补偿机制,加大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与应用;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绿色化,进一步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丽村庄,把乡村建设成为秀美宜居家园。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要以宅基地三权分置为突破。宅基地“三权分置”就是2018年中央1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之一,从根本上破除了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改变了土地财富的流向而留在乡村,实现了财产权利的城乡平等,激活各方面的要素到乡村去,形成的效应比国家财政投入更有效率、更有作用。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耕地的用地性质不改变的前提之下,闲置地、荒山都要合理开发,真正实现要素下乡。

  7.坚持农民主体的原则重塑城乡关系,实现乡村自主发展。同时必须处理好农民的权益和义务的关系

  湖南日报: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的原则怎么体现?

  陈文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未能很好地激发农民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的自觉性。久而久之,就是政府主体,农民客体。农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也就越来越处于服从地位,越来越丧失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基层调研的时候,农民反映,知识分子来了要求这样,政府官员来了要求那样,还有不少学者甚至基层干部动不动就说台湾是怎么搞的、韩国是怎么搞的,就是没人问我们自己要怎样,没有多少人站在我们农民的主体立场、站在我们农民的村庄,去激发我们的自主能力。我认为,这就是没有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没有立足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来看待乡村发展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对接。这次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民主体的原则,核心是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重塑城乡关系,实现乡村自主发展。长期以来,是农业服从于工业的需要,农村服从于城镇的需要。现在要推进城乡平等,就是要尊重乡村自主发展,使农业不再服从于工业发展的需要,乡村不再服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

  坚持农民主体的原则必须处理好农民的权益和义务的关系。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全方位出台政策和措施支持农民振兴乡村,这是十分必要的。但要防止一味强调农民权益不讲农民义务的偏向,防止强调农民诉求不顾社会实际的偏向。不能一味着眼于“给”而不太重视对农民自我奋斗意识的培养,这种“背着钱袋去喂养”的做法,导致过度依赖政府的现象,形成了“等、靠、要”的不良风气,弱化了乡村自主发展的原动力。对于农民来说,在乡村振兴中,既要赋予充分发展的权利,确保农民的利益,也要赋予相应义务,承担相应的乡村振兴责任,才能够推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8.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是湖南面临的时代课题

  湖南日报:前面提到,我省还有200万贫困农民。作为扶贫大省,怎样把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

  陈文胜: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必须脱贫。在2020年必须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无疑是湖南乡村振兴面临的时代课题。脱贫工作是湖南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突出特色产业带动、绿色生态驱动、基础设施推动、社会保障促动,实现贫困人口的持续增收,巩固精准扶贫工作成果,持续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水平,使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

  扶贫攻坚到了最后的决胜阶段,战略重点应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逐步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正是城乡二元结构才造成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使乡村处于难以摆脱的贫困化进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调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先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城乡水、电、路、气、讯、物流等建设的统一布局,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方面的改革,建构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让农民在财产性收入上增收,并带动要素向乡村聚集,形成可持续的脱贫致富体制机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