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带娃上班”按下快进键
近来,有关“带娃上班”的讨论越来越多。年轻爸妈们呼声强烈,一些“别人家的公司”开办幼儿园,也看得人分外眼馋。有媒体走访发现,相比健身房、体检等福利,企业亲子园更受职工欢迎。
“带娃上班”受热捧,其背后自然是强烈的需求。谁来照看三岁以内的宝宝,怎么接送上幼儿园的孩子,放学后与下班前的“空档期”或是偶尔的停课,谁来补上空缺……“带娃上班”能让家长与孩子同步“上下班”,减少了接送孩子的“舟车劳顿”之苦;近距离托管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情绪更稳定,家长也会更安心,在工作中减少牵肠挂肚之忧。
此外,对用人单位而言也好处多多。身边就有朋友所在的企业开办了幼儿园,可以接收从1岁半到6岁不等的孩子,据说虽然企业花费不菲,但也留住了很多技术研发人员、高端销售人才,在招工时也更具竞争力。比如有求职者明确表示,要保证孩子能进亲子园,才愿意入职。
“带娃上班”呼声大、好处多,但其进展仍相对缓慢。其原因就在于,做成这件事并不容易。不管是自办亲子园,还是引入第三方托幼机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场地作为支撑。当前,一些企业仍在努力“节流”,仍在为办公条件不足而烦恼,对它们来说开办幼儿园并不现实。从报道来看,能为员工提供托幼服务的企业也都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所以说,“带娃上班”只能作为解决员工托幼问题的一个补充,想让多数用人单位纷纷办园并不现实。
那具备相关条件的呢?也会面临着资质、安全风险等问题。比如企事业单位出钱提供非营利的托幼服务,算不算违规增加职工福利?一旦遇到安全等纠纷,如何划清责任边界?有了这些顾虑,用人单位难免热情不高。
所以,要给“带娃上班”按下快进键,关键还在顶层设计。去年,《上海“职工亲子工作室”设置及管理办法》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子女的晚托、暑托、寒托等服务,反响良好。其经验就在于该“工作室”由上海市总工会倡导,并制定了细致的规范。各地不妨借鉴相关做法,制定相关导向政策,出台标准,让用人单位有章可循。
当然,在顶层设计中,“激励”必不可少。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办证、房屋设施、面积要求等相关门槛;提供减税、补贴优惠措施,减轻用人单位负担;优化、简化申报审批流程,让申办更快捷;尤其要厘清责任边界,通过建立托育意外保险制度等,让用人单位顾虑更少、动力更足,让实现“带娃上班”的进度条更快些。(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