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成为高频词。那么,高质量发展与普通百姓有什么关联?来自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的朱明跃代表今天讲述了他的一次购物经历。
元宵节前夕,朱明跃代表一直在为一件小事儿发愁:给朋友送点什么礼物?千篇一律的土特产少了创意,包装和质量都平平的年货又送不出手。赶在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他选中了故宫文化定制版Kindle(电子阅读器)套装。
“买这样一本kindle,智能、实用之外,同时又把‘故宫’带回了家,不乏文化内涵。”朱明跃代表认为,随着物质文化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在消费选择上也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差异化,追求商品的品质。当消费者胃口发生变化时,企业自然会去迎合,“或许政府和老百姓的视角不同,但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个小故事,引发了代表们的共鸣。
“消费者对产品升级的追求,直观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从事毛纺生产的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代表,目前正在尝试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
“以前我们强调材料、产品的创新,现在面临的新课题是服务的创新。”陈丽芬代表描述了一个场景——从消费者在线上提出个性化需求、下单,到工厂接单,输入消费者数据、设计、智能化生产,再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相融合,消费者只需等待几天就能得到一套私人订制的服装。
“求变”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陈丽芬代表发现,其中一个难题是观念的转变。一开始,有技术人员抱怨:“我们原来做得很顺手,现在还得学新技术,投入这么多,有必要吗?”陈丽芬代表则强调:“必须转变,必须要有危机感。如果难以吸引消费者,企业势必被淘汰。”
“中国制造业的中低端供给与中高端选择的不匹配,使不少消费者放弃选择国内品牌,海淘热就是一个例证。”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代表称,部分低质、低价产品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重树高质量品牌形象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源自消费结构升级,创新型商品和创新型服务提升中高端消费的量级。
“个体诉求如同大众消费市场的小切片,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老百姓进行消费选择时,能够在‘购物车’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市场给出的课题。”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代表说。
“泡菜很爽口,那么品牌泡菜就应该让百姓拥有从家里泡菜坛子刚刚取出的口感和体验。”陈新有代表说,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接地气的例子,也蕴含了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消费端升级”。从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变革,到促进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市长和百姓都呈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渴望。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究竟应该怎么一步步走下去?代表委员们还在持续讨论着。(本报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