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光明日报:《生门》提醒我们,民生保障还有提升空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思辉 编辑:redcloud 2018-02-13 10:27:57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化评析】

  针对近期热播的纪录片《生门》,有网民发帖说:“生活已经够苦了,真不能再看这么苦的片子。”据说在电影版的放映中,有女性观众因观影不适而选择退场。

  《生门》的确不是一部轻松的片子,它有太多扎心的地方。30多岁的夏锦菊恳求保留子宫,却因此心脏两次停止跳动,主刀医生左右为难;怀了双胞胎的陈小凤面临早产难产,家人不得不回村里挨家挨户借钱,皱巴巴的钞票令人心酸;孕妇方萌妊娠高血压,子宫腹水多,需要引产,她拿着打胎的药片,满眼泪水地望着丈夫,满是绝望和不舍……一个个生命降生的悲壮过程、一场场生死交替的凶险瞬间、一幕幕产房外的喜乐悲欢,沉重得令人窒息、冷峻得令人战栗。

  再接近真实的作品也有艺术剪裁的成分,理性的观众当然不会误以为《生门》就是分娩的一般状态——从平顺分娩与早产难产的比例看,生死挣扎、险象环生毕竟只占较小的一部分。《生门》选取的大都是有波折、有冲突、有剧情的场景,确实存在聚焦特殊病患、放大痛苦的情况,但这种聚焦、放大也是对局部真实的一种展现,传递出对很多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生门》展现了生命的可贵,以及面对生命时不同人的不同情绪。生死一线,竟有准家长嚼着口香糖冷漠以对,如此不负责任拷问着生命教育的成效。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些地方“不生个儿子就抬不起头”的旧观念还根深蒂固,在“全面两孩”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治观念之弊,是摆在眼前的迫切问题。一些家庭因交不起医药费而一筹莫展,只能冒着生命危险硬撑,比如陈小凤怀了双胞胎,她的丈夫不肯果断配合医生的救治方案,顿时“千人骂、万人恨”,但随着镜头进入他的生活,看到他的穷困无助,看到医生说需要钱的时候,他哭着求人借钱,很多观众理解了他的难处,在情绪上达成了一种和解。

  推开“生门”,我们看到的是现实沉重的一面。尽管它会让我们感到不适,但我们不应因此草草地退场,因为这正是一种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犀利提醒。从《生门》录制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两三年,涉及的问题有的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依然时有发生,很多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依然脆弱,一场大病就可能压垮一个家庭。这提醒我们,民生保障依然还有提升空间。

  现阶段,很多问题一时不能彻底解决,需要一步一步往前推。清醒地认识到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脚踏实地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尽快纾解看病之难、生活之苦。

  (作者:李思辉,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