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女德班屡禁不止,我们的社会欠缺了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刘文争 编辑:夏熊飞 2017-12-09 00:03:4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最近的一则视频又将“女德班”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据该视频显示,该女德班不仅教育学员“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还让学员以徒手刷粪坑的方式体验生活的不易,并要求她们边擦边说:“我的心比它脏”。

  早在2014年,东莞蒙正国学馆“女德班”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推崇为女德的“四项基本原则”,经媒体曝光后,被当地政府部门责令停办。今年上半年,江西丁璇事件再次激起社会对“女德”的关注,在演讲中丁璇公然宣称“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穿着暴露是非常低俗的表现”的言论令人震惊不已,经有关部门的沟通介入,取消了女德讲座。而六个月后,抚顺的“女德班”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挂着传统文化的“羊头”大卖女德文化的“狗肉”。虽然网络上对此口诛笔伐,“女德班”却居然得到一些学员的大力认可,甚至在停班之后她们还要求继续 “学习女德”。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让“女德教育”“女德文化”屡禁不止?学员们为何离不开“女德班”,她们真正欠缺的东西又是什么?

  如今,男女平等已是社会共识,然而“女德”文化所宣扬的教义处处体现着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是对人权的践踏,是现代文明的污点。据媒体报道,这些参加“女德班”的学员大多是家庭遭遇不幸、人生失意、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群体,在她们处于人生低潮时,拯救和开导她们的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而是以近乎洗脑的方式麻痹她们的女德文化。

  将“伪科学、伪传统”的毒药一饮而尽,还要告诉自己“唯有这样方可解脱”,是这些女性的悲哀。社会的冷酷在于弱者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关照,反而被别有用心者当作为自己牟利的筹码。在抚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的校长康金胜看来,这些教育手段才是唤起人性的过程,“方法不能论对错”。

  人是可以被驯养的,当学员们接受荒诞的谬误并将其奉为真理,丑陋披上善良的外衣,他们的一时之痛得以暂时麻痹,殊不知这并不是真正的救赎。以自我奴化替代被人奴化,终究都是未能解放的奴隶。可想而知,受过良好教育的独立女性不会到“女德班”里学习,越是自我独立和抗争意识不强的女性,越容易踏进泥潭。

  家庭伦理问题在现实中是一个家庭每日真切的痛苦,抚顺“女德班”有一句经典台词,“女人,就应该做到少说话多干活,一定要闭上你自己的嘴。”这无疑是对于在家庭中毫无话语权的女性们的一剂麻醉药,她们面对强权的丈夫,除了让自己变得柔顺和弱小,别无他法。可是,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伦理问题吗?社会的公正体现在让弱者的权利得以保障,而不是让弱者自甘堕落,助纣为虐。奴化女性的“女德班”无疑是在南辕北辙,真正的解决之道不是应该让“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懂得尊重女性的独立和平等吗?

  记得曾看到一位美国五年级小女孩给“追求”她的小男孩立的七条规则,其中包括不可以碰我的肩膀、不可以在公交上和我玩耍、不可以让我和你谈恋爱等等,最后她还写上了,如果你违反了其中任意一条,我将告诉我的父母,如果你毁了我一天,我将不得不去咨询求助。在西方,女性要被男性尊重是从小就树立起的观点,哪怕是他们打着“喜欢”的名义,也不能做让女性做自己不乐意做的事。然而在中国,却还有教化女性要服从男性“女德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

  “女德”乱象,是中国社会伦理、家庭伦理秩序乱象的缩影,我们应该更加警觉社会真正欠缺的是什么、需要抵制的是什么,在现代文明里,人人都应受到无分高低贵贱的平等对待。

  文/刘文争(湖南师范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