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黄怡萍 岳瑾 长沙报道
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年春华秋实,湖南信息学院砥砺前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办教育之路。
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湖南信息学院从建校之初的租房办学,到自建占地1000多亩、风景如画的现代化大学;从最初招收300多名学生到现在的13700多名在校生;从负债办学到如今累计投资近20亿人民币,校产估值逾30亿人民币;从专修学院、普通高职院校到跻身本科高校阵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
如今的湖南信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建设校、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平安高校,获得了“中国高校最美校园之一”的美誉。
砥砺前行20年 铸造如今桃李满天下
走在湖南信息学院,占地1000余亩的生态化校园风景如画,五湖五园五桥五广场相映成趣,一栋栋的大楼林立四周。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只是莽莽青山和阡陌农田。
回顾校史,刘耘校长说,湖南信息学院前身是1997年创办的湖南信息专修学校,2004年正式升格为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历经10年发展,2014年成功跻身本科高校阵列,如今早已成长为一所功能完备、师资队伍强大、学生面貌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大学。
建校以来,湖南信息学院坚持以公益性办学为原则,以“教育报国”为己任,以“信息化、生态化、国际化”为办学定位,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为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向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共开设36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建设有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藏各类书籍400多万册;校园信息化建设全国领先,建成了有线无线全覆盖的“顶级信息高速公路”“一心三云”信息应用总平台,实现了管理服务一卡通、视频监控一站通、教育教学全联通,是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
推进高水平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校共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50多名,近年来,学校采取种种有力措施,不断夯实了以青年博士、教授为代表的“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以海外高端人才为代表的“国际化教学团队”,以企事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双师教学团队”。
找准办学定位 走出民办教育“信息之路”
谈及湖南信息学院的成长经验,刘耘校长说:“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激烈,如何实现突围,去开辟一条切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认清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了解国际人才培养趋势,突破现有的固化思维,湖南信息学院的目标是办一所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不能单纯走学术型老路。”
刘耘校长介绍,建校二十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教育报国”为己任,培养应用型人才,先后获得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中央综治委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奖等500多项荣誉。
湖南信息学院紧紧围绕为21世纪信息产业培养合格人才,不断“校准”办学定位,学校成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以辉煌的办学成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也开辟了一条硕果累累的“信息之路”。
“校企合作”新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作为一个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校,首先要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地区产业规划与布局设置专业并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造。”
刘耘校长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湖南信息学院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探索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模式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验室为中心、以职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正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建设的北斗卫星开放实验室为引领,以国家、省市支持建设的2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为依托,以1000多家校企合作企业为支撑,形成了校校、校政、校企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育人机制,构建了“聚智”“聚能”“聚思”“聚美”四大书院育人新格局,创新了毕业生创业、就业、考研分类指导,建立了学生多元发展的培养机制,连续5年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率排名始终保持在湖南省高校第一方阵前位,连续多年蝉联“就业工程一把手”优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