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在近日举行的2017国际乒联德国公开赛上,我国世界冠军张继科以1-4不敌葡萄牙的阿波洛尼亚“爆冷”首轮出局。“胜败乃兵家常事”,在赛场上输赢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哭笑不得的是,一旦把“输比赛”和我国知名的世界冠军联系起来,网友们便会一改往常包容之态,显现刻薄之姿。
“张继科垃圾”“娱乐节目上多了没时间练球了”“向娱乐圈发展,多好,张垃圾”,这些令普通人看了都难掩愤怒的言论,在各大网站的评论区被顶到了前几位,可见网友对世界冠军的刻薄。我们姑且理解为“爱之深责之切”,但这个板子,不该只打在运动员一个人的身上。显而易见的是,在运动员每每获得优异成绩后,媒体会对他们进行大肆包装,各资本公司甚至运动主管单位便会发掘“明星”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让运动员接各种广告,上各种综艺节目,使运动员成为“摇钱树”。姑且不论是否违背运动员自己的意愿,这本是商业运作的一种形式,但过多的媒体包装、过多的让运动员以娱乐属性曝光在大众面前,让网民对他们产生了取得成绩后“不务正业”的偏见。一旦运动员输了他的“老本行”,网友便会对运动员大加指责,这对运动员并不公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输比赛”的权利成了世界冠军的一种奢望。许多运动员没有被对手压垮反而被国内舆论折磨。“冠军”“第一”等词自带神坛属性,当我们生活中有谁从神坛跌落,身旁往往不乏尖酸刻薄之语,这其实揭示了许多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嫉妒心态。
运动员从六七岁进入体校开始训练,一直到成为世界冠军,于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而言,不光要打败日渐崛起的外国选手,更要打败朝夕相处的队友。这其中需要承受的辛苦和压力,我们作为普通民众看不到也体会不到,所以我们没有权利指责运动员输掉了比赛。赢了我们为他欢呼,输了我们为他鼓劲。惜赛更惜人,才是我们应展现出来的体育观众精神。
每一名运动员都是好样的,不应因为一次比赛的输赢而否定他们曾经为我国取得的辉煌荣耀。张继科赛前因伤病缠身不得不退出许多比赛,复出后状态有所下滑同样可以理解。张继科迄今为止为我国取得过16个世界冠军,难道我们真的连一场比赛的失败都不能包容?同样的故事,我想到了刘翔,想到了孙杨,想到了宁泽涛,想到了傅园慧,想到了许多为国家取得许多荣誉后却无法被包容的运动员。
请把世界冠军放逐出“心中的神坛”:比赛成就运动员商业价值的背后,请理解运动员的无奈。世界冠军归根到底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会痛,他们会累,请给他们重新站起来的信心,也请给他们输掉比赛的权利。
文/杨冉(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