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双一流”不应成划分大学等级的新标准

来源:红网 作者:梁翰彬 编辑:夏熊飞 2017-10-30 00:02:3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双一流”建设名单出炉,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几家欢喜几家愁”,进入名单行列的学校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而未入名单的学校则多选择对此缄默不言。如此一种形成强烈反差的现实状况,不得不使人深思。

  开展双一流建设,颁布双一流建设名单本身是为了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自身建设,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部分学校仿佛又像当初入选“985、211”工程那样大张旗鼓,将入选“双一流”作为标榜自身的工具。

  “双一流”名单公布后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的。

  首先是固有观念带来的深远影响。自985、211工程实施数十年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划分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甚至用人单位企业也将其视作重要的考核标准。特别是早在2013年,教育部已发通知指出: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是笔者在招聘网站上搜索发现,仍有企业只招“985、211”毕业生。这种固有的思想观念,使人们不禁对“双一流”建设名单产生同样的联想。

  其次是人们对“双一流”建设缺少深刻性认识。长久以来,尽管教育有关部门主张推进“双一流”建设,与世界接轨,但更多非教育领域的人士对此缺少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对什么是“双一流”,怎样建设“双一流”缺少进一步的关注。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哪些高校入选“双一流”哪些高校就是名校,就是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这种教育的标签化现象是急需克服的,古语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学校的标签,而不是真正的“术业”,那如何才能实现教育的平等呢?

  鉴于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在促进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双一流”建设。学校自身应当摆正心态,为人们提供正确的导向。入选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骄不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未能入选的高校也不能因此放弃自身建设,不能让国家的政策扶持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即优者更优,弱者更弱。

  家长、学生与企业也应当对“双一流”建设增进认识,了解建设的内容与过程。深入人心的“985、211就是好大学”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群众产生了误导,一本、二本、三本的划分标准让大学生被分成三六九等,转变这些错误认识刻不容缓。特别是企业,不应该明文规定“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不予录用”,而应该努力促进平等就业,尊重知识、人才与创造,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招聘环境。

  国家在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多措并举,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当下的教育状况仍不乐观,不同地域内的教育资源丰富程度差别较大,大学之间的水平相差较大,大学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受重视程度相差较大。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仅仅依赖“双一流”建设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仍是杯水车薪。

  归根到底,“双一流”建设是好事,它反映出国家对重点学校与重点学科的扶持,但是能否真正将双一流建设好,并做到“先进”带动“后进”,取决于众多参与主体的努力程度。

  文/梁翰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