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两年前,杭州姑娘葛露琴“海投”阿里巴巴所有职位让她如愿进入“高大上”的杭州金招牌企业,亲戚朋友无不羡慕称赞。两年后,葛露琴却后悔了,长期加班内分泌失调胖了20斤,她突然觉悟“身体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于是辞去阿里的工作,在公厕保洁员妈妈的言传身教下,管理辖区内25个公共厕所。(10月26日《法制日报》)
放弃高薪工作去选择另一份看起来不那么美好的工作,这类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虽然如此,但这类新闻一经报道,依旧能够引起网民的转发和评论。这个现象其实说明了人们对自己现实工作的不满和希望自己也能够做出这种大胆而自由的行动。在虚拟世界参与的互动与议论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欲望与需求的投射。
但这次的新闻跟以往的又有所不同,以往类似的新闻,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耶鲁毕业生回国当村官,或是最近的北大清华医学生卖烧烤,新闻媒体的报道更多是引导人们关注北大、清华、耶鲁这些名牌大学自带的标签与光环。在人们一般的印象中,这类大学的毕业生理应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从事社会上流的工作,他们卖猪肉卖烧烤、回乡下当村官,打破了很多人的认知,带有极大的新闻性。
本次新闻的主人公葛露琴姑娘,不过是一间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她也从事过很多的工作,一开始从事培训工作,后来海投简历进入阿里,一开始充满兴奋与期待,但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却是沉重的工作压力。她从阿里辞职后又在几家公司工作过,依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终于在管理公厕的岗位上“安身立命”。报道中提到,她认为,新工作给她更多时间回归生活,周末可以旅游、看书或学习,“很踏实,心情也放松”。这是一个普通人寻求职业的曲折过程,没有太多的新闻点,只有一个普通人最平常的追求过程,在不断的“试错”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真实的兴趣点。
的确,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下一年一度的秋招已经临近结束,秋招是应届毕业生走出社会的第一步,这个时候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同学已经拿到Offer,有的可能还在跑各种宣讲会、招聘会,忙着网申、海投。但人生是一个长久的马拉松比赛,我们都是参与者,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跑道和节奏才能笑到最后,而这个过程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跋涉。
放弃阿里高薪去管公厕,一个平常人不断尝试又不断经历失败却又不轻易屈服的生活故事。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没有选择是容易的,找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文/黄宇(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