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见证,感受,描画,梦想。湖南省会长沙,用5年来举世瞩目的成就,谱绘出了一幅华美灿烂的盛世长卷。莺声雀语,澄江翠幕,大道纵横,繁华竞逐,诗情画意,画图难足。红网联合长沙市委宣传部,推出《盛开的梦想·诗情画意新长沙》大型系列报道,用铿锵的笔调,铭记这个伟大的时代,用新媒体的色彩,妆点这段历史的斑斓。
未来五年,雨花区政府工作基本思路。制图/谢芹
长沙雨花区域经济情况图。制图/谢芹
长沙比亚迪车间。
圭塘河。
雨花非遗馆。
在长沙火车南站,每天420对高速列车穿行而过。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五年,可能让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呢喃轻语;五年,可能让青年从职场新人蜕变成职场精英;五年,可以让老人从步伐矫健过渡到步履蹒跚。
雨花老百姓分享这五年的心情和状态,笑靥如花。因为深有体会,因为心有触动,因为满怀期待。将雨花五年发展画成了一幅长卷,我们发现,这幅长卷上,交织着每个雨花人的努力,留下了雨花故事,绘就了雨花精彩。
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祖国下一个五年的宏大场景,正在被细致描绘。那么,雨花区的五年呢?这幅长卷上,每个雨花人对未来的期盼正在描画,指向的目标越发清晰——
财富雨花:构建多核支撑、多元集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穿着印有“BYD”Logo蓝色红领工作服的万和平出现在记者面前时,他看起来和普通工人别无二致。谈话开始前,万和平刚刚从涂装生产车间回来。自2009年进入长沙比亚迪公司以来,他从最基层的油漆工干起,这么多年来,从未离开过生产一线。提升为生产班长后,所带班组先后荣获了长沙市总工会和湖南省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荣誉。
下一个五年,万和平很有憧憬:“我们国家要从制造大国转型成为制造强国,就需要更多技术工人。未来我们的机会更多,成长的空间更大,期待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勇于创新的产业工人。”
落户雨花经开区的比亚迪,累计在长投资逾88亿元,成为长沙市首家产值过百亿汽车企业、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示范基地。万和平介绍:“以长沙生产的电动大巴K9为代表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远销全球6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逾200个城市。”
作为湖南省惟一挂牌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雨花经开区智能产业发展的新潜能也正在释放。150多家机器人企业落户园区,自兴人工智能研究院、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和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成。2016年雨花经开区智能装备产值达到126亿元。
雨花区作为长沙的“东南门户”,是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核心区域。翻开雨花区的经济答卷,让人眼前一亮: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0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居中部40个省会城区前列;在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雨花区位列第31名,较去年迈进3名,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湖南第一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一个五年,雨花区将突出产业转型,增创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生态经济、地铁经济,重点培育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电商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工业设计、生态旅游等新兴业态,着力构建多核支撑、多元集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1年实现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品质雨花:建设智慧城区、海绵城区、生态城区
“雨花区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着我们这些‘拆二代’都出来闯荡。”创业者游奔是雨花区高桥街道被征地农民。一年时间里,游奔的“吃不胖沙拉”由一家线上外卖店,扩展至11家连锁店。
“我海外留学本想在国外创业,但承担不起高额的启动资金。”回到长沙,游奔发现雨花区政府颁布了很多对创新创业的利好政策。游奔申请了区里的无息贷款,积极参加创业大赛赢取奖金,生意慢慢走上正轨。
五年来,雨花区政府加强产业、财税、投资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加大被征地农民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服务,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目前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1.78万户。
“路上的时间变少了”——磁浮、地铁开通运营,火车南站东广场投入使用,京港澳高速下沉、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等如期竣工,区域空间通达性有效提升。“环境一天天美起来”——雨花区深入推进“三年造绿大行动”,浏阳河、圭塘河流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城市品质进一步优化。“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今年,雨花区财政投入4亿余元,带动社会资金近1亿元支持提质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提质提档社区建设项目329个。
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下一个五年,雨花区将聚焦品质升级,建设智慧城区、海绵城区、生态城区,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管理更加精细、更加符合群众期盼的现代化城区。“红星大市场腾笼换鸟,将由‘买乡村’改版升级为‘购全球’。加快打造跳马生态名镇,实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7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
幸福雨花: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有退休金、有医保,我现在为社区出点力,晚年过得有滋有味。只是我年纪大了,老伴腿脚不便,就希望和老伴能住离家近的养老院。”正在浦沅社区岗亭值班的丁秋林和正在社区走访的东塘街道工委委员宁世平聊起了家常。
“老人家请放心,您家门口已有了和润老年养护院,可以看病还可以养老,有人照顾饮食起居和进行康复训练,生活节奏还和在家一样,随时能探望,非常方便。”宁世平告诉老人,雨花区正在着手建设“邻家照护”嵌入式小微型养老院模式,就是让更多老人享受专业机构照护的便利。
五年来,雨花区坚持将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翻开雨花区民生实事账,心头一暖: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雨花群众“腰包”越来越鼓;雨花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居民就业9万余人,率先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成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农村幸福院27个,获评“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累计建设公租房4516套,建成农民保障住房253万平方米;新建扩建学校60所,新增学位1.3万个……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下一个五年,雨花区将高度重视和加快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力争实现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5万人以上;力争实现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占比2/3以上;推进雨花养老公寓建设,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红网时刻记者 胡芳 通讯员 安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