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今年以来,北京通州城管在全局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引导属地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引入“721工作法”,争取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长期以来,城管作为执法机关,因部分城管人员暴力执法事件频出,使得其常常成为“过街老鼠”,引来公众质疑声一片。2016年8月,住建部首次倡导了城市管理“721工作法”,要求各地改变工作方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这种以“服务”为主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城市管理工作中多了些“温情”,少了些“强制”,让公众多了理解,多了配合,让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使得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更受认可。
“721工作法”改变的是人们对城管的“固化”形象,消除的是执法人员与公众之间的“鸿沟”。在传统的执法过程中,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缺乏耐心,变强制执法为暴力执法,让城市管理部门与摊贩之间“结怨”颇深。这种简单粗暴的执法行为的频频出现,带来的是人们对城管人员固化的负面认识,也让摊贩与城管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这势必又会导致执法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同时导致问题屡禁不止,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而“721工作法”的实施将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难题。“70%的服务”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治理的方法,让城管部门由事后被动反应变为事先的主动服务,让执法人员由一个“纯粹的执法者”多了一个“服务者”的身份,让整个执法过程不再是“简单粗暴,一拆了之”,而是多了“沟通、交流、协商”的过程,“10%的执法”成为了不到万不得已才使用的“兜底手段”。这种更具人性化的行政方式,必然获得公众的接受和点赞。以北京通州区城管为例,今年以来,通州城管收到来电表扬、感谢信、锦旗610件次,“721工作法”的实效让人欣慰。
当然,并不是只要实行了“721工作法”,所有城管部门都能够和通州城管一样,达成“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的目标。一个方法是否有效,关键之一便在于方法的执行者。各地在推行新的工作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城市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将不文明的、素质较低的人员直接“拒之门外”,从根本上提高执法队伍素质,防止出现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影响方法施行效果的情况。同时,各地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城管执法过程的监督,通过监督来促进城管部门贯彻新方法,促成作风转变。
文/张哲浩(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