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红楼梦》我们耳熟能详,《活着》也享誉中外,一部以明朝为背景,一部以清末拉开序幕。两部时光断层的小说,在21世纪碰撞,将会有怎样不一样的烟火?
读过《活着》的书迷,应该都为福贵的命运悲叹。平时走路要人背、穿鞋吃饭要人伺候的阔少爷,一夜之间变成家里顶梁柱,穷困潦倒最后只能犁田耕地。亲人也相继悲惨离世,最终只剩孤身一人活着。这篇小说是我在心情很抑郁的时候读完的,当时在想,既然人世间那么多的生离死别,那么多悲欢离合,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福贵苟且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既然人早晚难逃一死,又何必走这一遭,忍受这蹉跎?
随着年龄渐增,阅历积攒,也渐渐有了点模糊的答案。也许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有长有短,有的人昙花一现,有的人历经沧桑,但无一不同的,灰暗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点亮色吧。福贵一生,有疼爱她的父母,有忠贞不渝的家珍,还有乖巧懂事的凤霞和有庆,他们带给福贵的美好回忆也许抵过了那些让人扎心的噩梦,才能让福贵在风雨飘摇的夜晚安然入睡吧。也许生活本是无色无味的,我们给幸福快乐上了色彩,才让那些平常经历的无味显得多么灰暗。那些痛苦悲伤本是人生平常事,而我们给生活划了界限,才有了快乐与痛苦的对立吧。凤霞是痛苦的,她残疾,她英年早逝,但她遇到了二喜;二喜是痛苦的,他木讷,他惨死石板下,但他有凤霞和苦根;福贵是最痛苦的,因为他见证了所有人的痛苦,但他也拥有了所有人带给他的快乐。
人生就像是在写一部小说,我们是执笔人,故事情节我们来写,痛苦快乐我们来定,最后每个人写出来的,都是白纸黑字,放在书架上,统一的命名——某某的一生。只不过里面都有不等式,有的痛苦≥快乐,有的痛苦≦快乐,符号的定义也由我们来定。那些痛苦大于快乐的人,他们只写了一半,便仓促结尾了。那些痛苦小于快乐的人,前半部失去了让他痛苦快乐的人们,但下半部,又描绘了更多精彩绝伦的角色。
《活着》让我在困顿迷茫的时候有了人生的标杆,让我明白活着的意义,为什么而活。而《红楼梦》是《活着》的续集,教会了我该怎样去活着。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的时候,是在初中。老师说,四大名著一定要去看,肯定会考到的。于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买了最便宜的版本,却不想从此深陷“梦”中,不曾醒来。读《红楼》,也许有的读者偏爱曹公让人拍案叫绝的原创诗词,也许有的读者为书中卓越的艺术才思折服,也许……但不管缘何钟情于《红楼》,金陵十二钗对于红迷来说,是他人不可亵渎的。
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中我的最爱,也许是我太笨拙不会人情世故,而她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吧。喜欢的不单是这个角色,更是围绕她身上的故事,这些故事启迪我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间该怎样好好活着。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让痴贾瑞身死风月宝鉴。她的心狠手辣让很多人诟病,也使我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惩戒需有度。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王熙凤巧妙脱离漩涡,让我知道做人做事要学会审时度势。小小的处事伎俩,却蕴含着多少人生哲学,抛开损人利己的一些暗黑手段,只谈其为人处世的技巧,也许有她十分之一,活着也游刃有余吧。林妹妹性格直爽,不落世俗,却敏感多疑,情深不寿。薛宝钗处事圆滑,宽厚仁爱,却有些功利世俗。贾迎春温婉柔顺,大家闺秀,不免有些懦弱无能。《红楼梦》塑造的可圈可点的角色不胜枚举,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虽不能集所有人的优点于一身,但能从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成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也是一种收获。
也许人生阅历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所读所想所得还流于表面。想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愿余生效曹公,捧一本《活着》的《红楼梦》独立于世吧。
文/陶云(广西大学)